第141章 小惊艳

自从文化秘密项目启动后,因为项目内包含西方爱情片的译制,所以京市电影制片厂的录音棚经过几次升级,是目前国内最好的。

顶楼录音棚内,孙哲绎坐在竹椅上,正看着报纸,一句话也没说,免得打扰到旁边正全神贯注检查台词的工友。

那是一名三十五岁左右的男人,身形瘦削,带着眼镜,穿的是时下最流行的衬衫西裤,跟旁边仍是经典中山装的孙哲绎形成鲜明对比。

他手上拿着一支铅笔,面前有两份台词,一份英文,一份中文。他不时在个别个别翻译台词中画横线,然后简单地做出备注。

“老陆,”孙哲绎看了一眼手表,朝那男人说,“那姑娘应该差不多时间到了,你悠着点儿,等下别吓着人家。”

陆星辉手下一顿,收起笔,抬起头,手指轻轻点了点鼻托,推了一下眼镜,镜片上反射出一片亮光。

“我不想要她,起码这部暂时不想。”陆星辉淡淡地说,又看了孙哲绎一眼,“制片厂什么时候新人进来就能配旦角?就算她是李潇潇也不行。”

孙哲绎有点无奈:“你先见了再说,别先入为主。”

翻译组从沪市电影制片厂里分出来,成为独立的美术电影制片厂,这其中就包括美术片的制作,以及译制片的加工。

美术片其实就是动画片,并不是真实演员拍摄,后期需要配音演员为动画角色献声,而译制片同样需要配音演员,所以干脆就将这两大类都合在一起。

十年凛冬期间,配音人才流失严重,有的是在被下放时或生病或受伤,已经无法再进行配音,有的则是担心前途,早早就转行了,现在对配音早就生疏,因此孙哲绎现在很缺人。

不止他,其他译制中心都缺,上级也都收到各译制中心的人才需求了,正商量着从军区文工团调配人手。

配音演员需要专业技巧,如果文工团演员调过来,必然是要接受专业训练,然后从小角色配起。配音导演会根据一众新人的表现情况,再决定要给出什么角色。

陆星辉跟孙哲绎差不多的年纪,两人一个耿直傲气,被放到牛棚里呆了几年,也没被磨平半点脾性;一个圆滑低调,带着组员小心周旋,熬到了翻译组独立成厂。

陆星辉早年到国外留过学,精通好几门语言,制片厂里的翻译员很多都自愧不如,他也经常在翻译员完稿之后做微调,使台词和影片角色的嘴型更加匹配。

国内大多人都没机会学外语,翻译员本来就不多,像陆星辉这样全能的制片厂人才,既能翻译又能配音,还能导戏的,几个制片厂加起来也就他一个。

陆星辉对别人要求高,对自己要求更高,所以他负责的电影质量都非常高。

这次他能从牛棚回来,最大的原因在于环境松动,孙哲绎趁机将他捞回来。

他回来后从孙哲绎那边了解了一下情况,知道李潇潇这姑娘。

虽然在很多人眼里,从大军区文工团的主演,来到新成立的美术制片厂,这是屈才了,但对于陆星辉来说,大军区出来的也好,小剧社过来的也好,都是一样的,都是外行进来,他都一视同仁。

“好。”陆星辉也不跟孙哲绎争论,“我不会降低选角标准的,该是怎样就怎样,你要真想留这个人,那就找别的导演带。”

不用降低,提高标准都没问题。孙哲绎知道现在说什么,陆星辉都不信,而且容易越说越反感,只好说:“行行,总之都按你的规矩来。”

没过多久,门外响起一阵敲门声,孙哲绎走过去开了门,李潇潇等人正站在外面,见到他时非常热情地打了声招呼。

孙哲绎笑着和李潇潇握了握手,将她引了进来。

陆星辉也从椅子上起来,孙哲绎刚好走到过来,给两人互相介绍:“沪市电影制片厂配音导演陆星辉,广州军区部队文工团话剧演员李潇潇。”

李潇潇从得知对方是《Waterloo Bridge》的配音导演后,心里既有对即将和初代配音演员交流的紧张,也有对迎接挑战的兴奋。

她穿越后一直期盼的时代,即将开启了,而现在,她就站在一切的起点!她身体里的血液都在沸腾,眼神明亮,连指尖都因为兴奋而微微发抖。

“陆老师您好!”她努力地控制着自己的表情,怕自己笑得太夸张,主动朝陆星辉伸出手,“您的所有作品我都有看过,我特别喜欢您在《血色海岸》的表演!”

少女眼神真挚,目光清澈,语气是压抑着的兴奋,陆星辉出于礼貌,只轻轻地和她交握了一下,但对方微微用力。

因为孙哲绎很积极地向他推荐李潇潇,所以他也大致了解过她,也正是因为了解,所以才想不明白她为什么要来制片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