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7 章(第4/5页)

这是第一次有人喊他“师父”,他于是记得很清楚,他带着他回了玄武,带回了放鹿天,给了他一套玄武弟子的道服与一块玄武玉牌。从此以后,孟长青便留在了玄武山上。

李道玄如今回想起来,觉得这一切似乎从开始起就带着些意味不明的征兆。南乡子与谢仲春不知是何时离开的,大殿中只剩下了他一个人,他从久远的回忆中回过神来,不自觉地攥了下道袍袖子。

谢仲春与南乡子离开放鹿天后,一同前去紫来大殿,走到一半,有弟子走上来,道:“参见师伯祖!掌门!吴地道盟玉阳子在山外求见。”

谢仲春显然没想起来这人是谁,一脸的疑惑。南乡子道:“紫霄道人的弟子,如今吴地道盟的掌门人,挺年轻的一个后生。”

谢仲春与南乡子到了洪阳大殿,玉阳子已经在那里等了很久了,见到两位真人,他忽然上前一步跪下了,“真人救我!晚生玉阳子,求两位真人下令诛杀邪修孟孤,救吴地道盟于水火之中!”

毕竟是吴地道盟堂堂宗主,忽然就跪在了自己的面前,谢仲春与南乡子都没想到。

是夜,命弟子送走了玉阳子,谢仲春与南乡子两人在洪阳大殿中坐下了,有弟子上来掌灯,谢仲春让他下去了。

谁能想得到呢?孟长青是真的疯了,小时候瞧着如此怯懦的一个人,胆子竟是如此之大,做了别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孟长青造了一个人间酆都出来,在生死之界上立了一块碑,如今太白鬼境已经落成,他似乎是已经成功了。

即便是如今杀了孟长青,那庞然幻境也依旧横亘在北地,太白城成了鬼蜮之地。事已至此,已成定局。

从此,这北地的纷争怕是要多起来了。

南乡子轻叹了口气,“他倒真有几分魄力,这一出确实是出人意料。”

谢仲春拧眉道:“你前一阵子还说孟长青当众虐杀吴聆,心性极端,如今倒是颇有几分赞同他的意思?”

南乡子道:“这二者并不相悖。他自幼便是怯懦自卑的性子,世事一有不合他心意的他便觉得痛苦难忍,偏偏他从来不吐露半分,只是暗自伤怀怨愤,这样的性子,说正能够正吗?可要真的说起来,他也曾立志降妖伏魔,至今玄武大雪剑仍在他的手中。”

南乡子说到这里,思绪也有些起伏。如今天下人都相信孟长青修建鬼城是为了蓄养生魂进行修炼,他却觉得未必如此。修建人间鬼境难于登天,远不如杀人夺魂来的简单,若只是为了对付道门,他没必要如此大费周章。为何要这样做,若是有机会,他倒是真的想当面问问孟长青,他还真的挺好奇孟长青会如何回答。

新造人间酆都,凡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啊,孟长青竟然做了,而且还做到了。

在普通修士的眼中,这自然是大逆不道、惊天动地的恶行,然而对于南乡子这个级别的道人而言,他想的却要深许多。

众所周知,人死后怨气不散便成了恶鬼,怨气无法化解,便成了恶煞。北地佛宗说众生皆苦,认为人的三魂六魄是七情六欲所化,怨恨不灭,魂魄不散,鬼魂才会滞留于人间恶道,说穿了,佛宗修行便是要化解这世上的怨恨,这话放在道宗也说的通。然而在历史上,两派所选择的道路却是截然不同,佛宗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而道宗说的是天地不仁道法自然。

道门并非只有孟长青一个人心怀悲悯,古往今来多少圣人,谁不是在苦苦思索。阴阳有界,一切才能够庄严有序,若是失去了秩序,人世间赖以维系的根本便会轰然坍塌,遗祸无穷。数千年来无数的惨祸和悲剧都证明了这一点。道门最终选择了平衡之道。阴阳调和,生死有序,万物方能生生不息。

道门一而贯之的规矩,其实饱含了道门先祖对天下苍生的悲悯。

道门中人为何要收束自己?又为何要敬畏天常?很多人其实都不明白。南乡子犹记得,当年李道玄第一日上山,那份天资震惊了一整个玄武,世上原来真的有人生来就是道门至圣。在他们一群师兄的眼中,这个小师弟今后真可谓是要为所欲为了。然而他们的师父却在李道玄学道的第一日就告诉他,绝不可轻易地干涉人间之事。

万法自然。

正是因为强悍到足以轻易倾覆平衡,才越要学会克制自己。人间正邪善恶从来都不是能轻易一分为二的东西。玄武的师父们一面告诉李道玄不要干涉天道,一面又纵容着李道玄,他们是带着对将来的期许,小心翼翼地陪伴着这个一出生就是道门金仙的孩子,让他去尽情地感受和体会这个世上一切,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星移斗转,百川归海,无一不是道。

李道玄从来就没有被教过:你要去道济天下,你生来是为了天下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