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第5/7页)

在考试的前一天,李谈特地去了一趟书院,这是书院建成之后他第一次去。

虽然是在战乱时期,但是因为长安城并没有收到多少破坏,再加上还有宁州等地的支持,在这座书院建造的过程并不曲折。

而且因为有图纸的缘故,所以整座书院基本上都复原了,除了最中间那座琅嬛书阁。

如今琅嬛书阁的遗址还在,并且空在了那里,李谈逛书院最避不开的就是那个地方。

他站在书阁的夯土基前面发了半天的呆,连一旁的王祭酒都有些看不下去,忍不住说道:“殿下,逝者已矣,您要宽心啊。”

李谈长出了口气说道:“没什么,就是觉得少了书阁好像少了什么东西一样,到底是跟以前不一样的。”

王祭酒闭嘴不说话,这句话他好像也没法接。

倒是纪合劝道:“殿下,还请放眼未来。”

李谈笑了笑说道:“别担心,我也就是感慨一下而已,这也是给我上了一课,人心……才是最不可捉摸的东西,我自认为当初对杨氏一族也不差,却没想到他们居然为了区区钱财就能害死那么多人。”

王祭酒颇为咬牙切齿说道:“如此狼心狗肺之人世上难寻!”

李谈忽然说道:“等回头开学了,第一课就是先将那些学子带到这里来,告诉他们,什么都没有人重要,若是万一……我说万一啊,再出现这种事情,他们先把自己保护好,哪怕抛弃书院也无所谓,人在,书院就在。”

王祭酒愣了一下,有些犹豫:“这……怕是不好吧。”

这些跟国子监教授的思想不太一致,毕竟如果严格说起来这也算得上是利己主义。

李谈笑了笑说道:“我说的是危难时刻又不是平时也这样,反正祭酒看着办就好了。”

王祭酒听后颇有些无奈,李谈将事情都交给他倒是对他有足够的信任,可问题是这甩手掌柜当的也太利索了吧?

就在王祭酒打算抗议的时候,俟斤迅速跑来说道:“大王,圣人手谕。”

李谈有些意外,因为通信不便,除非有重大事情,李隆基已经很少写手谕给他,最近也没发生什么大事,这又是为了什么?

等他打开手谕一看,发现是李隆基让他寻找杨贵妃的。

而这份手谕上面只有李隆基的私印,严格来说这连手谕都算不上,只能算是李隆基给李谈写的信。

李谈转头让纪合跟王祭酒配合一下,将书院彻底检查一遍,别让考场出问题,然后就回去写了一封奏疏和一封信。

奏疏是走正规程序,弹劾杨家人的,当然现在杨家人基本不剩什么,所以他写这封奏疏也不过是让大家都知道杨家人烧了他的书院,抢了他的珍宝。

而信则是告诉李隆基,杨贵妃他找到了,只不过为了保险起见,他没有让杨贵妃留在长安,而是让人将她护送去了凉州。

这里李谈将杨贵妃去凉州跟他到长安的顺序颠倒了一下,免得回头又有人要问杨贵妃能跑那么远去凉州,为什么没去找大部队,这没法解释,打起嘴仗来也很麻烦。

而且以前大家的确是不敢得罪杨贵妃的,哪怕重活一世的杨贵妃收敛了很多。

但现在不一样啊,杨贵妃没有靠山了,杨家被横扫一空,如今就剩下一个杨昢,李隆基的威望也日渐下降,李谈一点也不希望在这种时候还因为这种鸡毛蒜皮的事情跟那边扯皮。

李谈的奏疏和信送到的时候,高力士正在努力为李谈撑腰。

正如李谈所想,他现在入主长安,而长安也没有被安禄山攻陷,就开始有人担心他会取而代之或者有反心什么的。

这要是李谈想要自立为帝,那可太容易了,有兵有钱,最主要的是连皇宫都是现成的。

最让高力士生气的是这些人居然还想找人去替换掉李谈。

这是能随便替换的吗?李谈手下的兵会听别人的话吗?回头他拍拍屁股回了凉州,恐怕谁去长安谁死!

现在长安还没有事情是因为什么?还不是因为李谈在那里撑着。

虽然他不知道李谈做了什么手脚,但是安禄山攻打长安的脚步被拖住了是真的。

至于他为什么觉得是李谈做的,主要是这件事情太奇怪,在攻打长安这么大的事情面前,按照常理推断,安庆宗和安庆绪就算有天大的仇怨也要拿下长安再说。

然而安庆宗跟安庆绪却仿佛失了智,居然在大战前夕自相残杀,这根本不合常理。

李谈有这样的本事,哪怕不说他是打败安禄山的唯一希望,但只要他守住了长安,圣人就不必再为了躲避安禄山而一路奔波。

就为了这个高力士也要力挺李谈。

当然他也知道那些人为什么要找李谈的麻烦——他们担心现在李谈将来找他们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