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第2/3页)

魏王微微颔首,道:“你身子还算康健,就是有些气虚,让厨房多给你炖些药膳即可。”

二人离开宋家,坐车回府。

途中无双察觉到魏王有一丝异样,但这种感觉很轻微,她看了看魏王,与以往并无不同,还以为是自己的错觉。

之后几日,日子过得波澜不惊。

郿家那边,给无双传了信,说是永城伯家和李家都派人上门了,曹氏似乎有些不愿意,但因为陈進和李信都被指点过,两人直接找上了郿宗。

郿宗正头疼郿嫦的婚事,又听说这两门婚事是魏王府从中做的媒,淮阴侯世子从中牵线,自然没有不同意的。

所以曹氏不愿意也没用,而赵姨娘和陈姨娘二人,好不容易女儿的婚事有了着落,自然不容人破坏,两人铆着劲儿在郿宗面前敲边鼓,据说中间三房还帮了忙,总之事情进行得极为顺利,据说再过几日,两家就会上门提亲。

赵姨娘和陈姨娘很想来感谢无双,但因为身份不够,又不能出门,只能通过信的方式聊表谢意。

至此,无双倒放下了一门心事。

而无双不知道是,在她不知道的角落里,有人正意图勾引魏王,只可惜找错了时间。

席蓉想得是,白天人多不便,她进不去书房,而每次魏王出入身边都伴有很多人,据说每晚魏王都会去祥鸾院,这时他身边是不带人的,席蓉左思右想选了这个时候。

只是没想到,当她冻得瑟瑟发抖,好不容易堵到魏王,迎来的却是凌空一脚。

纪昜只看到,一个女的,鬼鬼祟祟地往这边看,又往他身上扑。

当即一脚过去,将人踢飞。

他的力道可不轻,席蓉被踢得口吐鲜血,他则眼睛都带不斜视的,往祥鸾院去了。

还是福来出面收拾的残局,他亲自带人把席蓉送回去,又以窥视殿下行踪为名,将后院所有的下人都查了一遍。

其中包括给席蓉透信的,给她传话的,这自然越不过漱玉姑姑。下面人没有防备上面会这么处置,三句两句就把漱玉攀扯了出来。

福来语重心长道:“漱玉,你也是老人了,怎么会犯下如此匪夷所思的错误?不管是在宫里还是宫外,窥视主子行踪都是大罪!”

漱玉脸色惨白,一句话都说不出。

她不是不知道,只是没想到魏王竟因这一点小事处置她。

福来叹着气挥挥手:“把人送走吧。”

……

漱玉和席蓉被送回了席家。

至于席蓉的丫鬟春儿,此时似乎被二人遗忘了。等过了几日,两人想起春儿,却不敢上魏王府大门讨要。

她们并不知晓春儿其实是一个细作,福来借着春儿又从魏王府挖了两根埋得很深的钉子,虽这俩钉子都是处于边缘位置,暂时也不过是通通消息,没做下其他别的事,但能拔一个是一个,这么清理下去,魏王府的钉子只会越来越少,直到有一日绝迹。

.

与此同时,无双也真发觉魏王有些不一样了。

可让她来说,到底是哪儿不一样,她又说不出来。

就像之前每次两人相处,魏王眼神给她的压迫,让她仓皇、羞涩、想躲、想逃,这一次同样是非常虚无缥缈的感觉,她说不清道不明,却就是觉得魏王和以前不一样了。

到底是哪儿不一样?

魏王还是会来用午膳,晚膳有时候来,若是忙了就不来,每次若不来,他都会让人给她递话。

他也没有对她发脾气,甚至连句重话都没有,可到底是什么不一样?

无双觉得自己应该松一口气,偏偏那口气松了,却又泛起一股难言滋味,那股滋味每见他一次,就累积一点,渐渐变成了一种委屈。

无双也不知道自己在委屈什么。

是啊,她委屈什么呢?

……

每年入冬,皇家都会举办一场冬狩。

古语有云:春蒐夏苗,秋狝冬狩,四时出郊,以示武于天下①。

大梁的天下,本就是马背上得来的,又前覆后戒,吸取前朝重文轻武带来的祸国之难,不光朝堂上极力维持文官与武将的平衡,几代帝王都尚武,民间也尚武之风甚重,并不以只习武不读书为耻。

每次皇家举行冬狩,都是一场盛事,是时不光有皇子皇亲们参与,一些勋贵大臣们都在受邀之列,各家各府的好儿郎也会参与,以期在陛下跟前博个好眼缘,也好求个前程。

毕竟各家就算父祖辈有爵位官位在身,那也是父祖辈的,各家那么多子弟,除了嫡长子能继承爵位外,其他人都要靠自己博出身,有捷径送到面前,自然不容放过。且一旦能在冬狩中拔个头筹,那可不光是博前程了,而是天下闻名。

魏王府也在受邀之列,往年魏王不去,是因为在边关,今年正赶上,可不能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