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拉锯(第2/3页)

于是后续有别的网友组建了新群,只是那几个群的审核标准比较宽松,大多数是凑热闹的三夭网友,短时间内估计出不了太有参考性的分析资料。

乘风根据学姐给的提示,搜索到了他们第二个正规的分析群。

群名叫:长江前浪。

群介绍写的是:前浪一日未死,后浪别想冒头!

不愧是大三级别的前辈们组建的分析群,整体来看专业多了。所有的群员按照各自擅长的领域区分部门,连id前面都有统一的编号。资料区也根据部门做了相应划分。透露出强烈的组织纪律性。

乘风大开眼界了。原来这才是真正的分析群!

不过里面还有好几个乘风眼熟的id,都来自最初的那个分析群。沈澹跟几个活跃的技术员也被招纳过来了。

看来,不管是什么组织,都不可能避免得了内应的存在。

乘风将聊天信息往上拉。

“无人发现的角落,乘风今天就要30胜了……你说她猖狂嘛,她确实没输过。铁子们都快反省一下自我!”

“从概率学的角度来讲,高端选手的连胜场次中断于30-50场是最常见的。所以乘风该输了。”

“第七贴攻略已上传,速来。19分学长奉献自我,激情陪练,可信度极高,希望大家能记住他的贡献。”

乘风愣了下,怎么就第七贴攻略了?这帮人半夜不睡觉都在搞这些不正经的东西吗?

她正想点击查看,然而屏幕一黑,强制切换至考试页面。视野角落出现手操机甲的数据面板。

一分钟备战倒计时。

乘风顺手锁定默认武器库,按着手指骨节“咔咔”作响,在系统解除限制后,第一时间冲了出去。

机甲强劲的动力带起呼啸的风声。乘风用余光扫向雷达小地图,发现对手在稍许的停顿后,选择在周边绕行,与她拉出距离。于是没做多想,跟着切换路线,朝对方的位置逼近。

两台机甲沿着城市四通八达的街道开始了紧张的追逐。

乘风起初怀疑对方是在寻找适合伏击的点位,所以谨慎地控制着速度观察了一阵,随即发现不是。

对面的驾驶员就像是个亡命之徒,全心全意只顾狂奔,丝毫没有恋战的心理。与那些好战的单兵相比显得异常清新不做作。

而且他的速度跟乘风基本保持一致。双方距离恰好处于不容易被截击又不容易被甩脱的微妙范围。

乘风试探性地追着他跑了五分钟,期间用变速的方式测试对方的行动,果然两台机甲之间的点位并没有发生太大幅度的变化,证明这是一个极致的后手流选手,现在在钓着乘风放风筝,考验她的心态。

这无疑是一个悲惨的消息。

除了后手流的驾驶员本身,恐怕没有人会喜欢这样的打法。

其主要精髓全部围绕着“你来打我啊”,和“你打不到我吧”。将应该热血激昂的战场变成又粘又腻的消磨战,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只顾自己快乐的战术。

观众看得枯燥,对手打得恶心。再好的脾气也要在长时间的拉锯中摩擦生热,变得暴躁不堪、一点既燃。

换做普通的急性子选手,也许现在已经唤出比赛界面,点击投降,往地上啐一口,然后流畅退出考场。

三夭论坛里有一个问卷贴,询问广大群众,“比赛中最痛苦的遭遇是什么?”,“遭遇后手流”的答案常年断层式位列榜首。为了表示对它的尊重,第二第三名主动空缺。由此可见一斑。

但同时,这也是后手流能在如今的联赛里广为盛行的原因。

逃避虽然恶心但非常有用,且恶心的不是自己,使逃避变得更加完美。

乘风一向是不怕这种打法的,在之前的比赛中也遇到过好几次。

要玩好真正的后手流并不是想象像那么容易,需要极强的续航能力以及路线规划能力。而乘风对自己的驾驶技术一向颇为自信,只要对方敢将后背露给她,她就敢收割对方的人头。

毕竟她一向是个有来有往懂礼貌的人。

只是这一次,她发现自己磕到了个硬茬。

不管她如何反复提速,始终无法有效缩减与对手之间的距离。期间有一次隐约快要追到他的尾巴,却又在对方预判性的炮火中不得不减速回避,重新回到原点。

场面僵持而紧绷。

持续的高强度操作得不到可观进展,唯一的突破点似乎是期待对手出现失误,陈列在眼前的这个现实对乘风来说简直是一种荒谬的存在。

乘风深吸一口气,竭力保持心态平和。但诚然是第一次碰到这种棘手的局面,无法掌握主动权的无奈让她止不住地开始焦躁。

在数次看见相同的街区景象时,乘风的右手食指不受控制地抽搐了下。很轻微,但也让她意识到手指跟眼睛由于长期专注的使用,已经开始出现负面反应。指骨僵硬,违和得仿佛不属于自己的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