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第2/3页)

现在兵曹一家在谣言里全身而退,承受这谣言反击的却只是安素秋一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也算是个受害者。

人家都自寻短见了,姜言意也不想再追究下去。

但人总得为自己犯下的错承担后果,安素秋在衡州城信誉尽失,对她来说也算是一种惩罚了。

封朔那边很快就给了姜言意回应,原本打算派给那名兵曹的差事交给了另一名下属,那名兵曹反倒领了个管理后勤的闲差,往后立军功升职无望。

兵曹百思不得其解,跑去邢尧那里探口风,才得知是自家夫人做了那些蠢事,一时间怒火攻心,归家后同自家夫人大吵一番,至此离了心,兵曹夫人后悔莫及且不提。

叫姜言意没想到的,倒是安素秋病好后,亲自来王府拜见她。

沉鱼同姜言意嘀咕:“她还有脸来见您?”

姜言意道:“得饶人处且饶人,十几岁的小姑娘,都会有做错事的时候,且见她一见吧。”

沉鱼吐了吐舌头:“也是东家您心善罢了,您自个儿不也才十六岁出头?”

姜言意笑笑不语,她上辈子好歹也活了二十好几,在社会上打拼见过不少形形色色的人,比起古代一辈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子,不管是人生阅历还是心性上都要成熟些。

得了姜言意的话,王府的下人才引着安素秋来见她。

夏日炎热,衡州战乱条件有限,姜言意着轻薄的冰丝纱裙半倚在竹制躺椅上看书,沉鱼在一旁给她打扇子,再随意不过的一身装扮,因为她容貌气质出众,一时间竟也叫人移不开眼。

安素秋进屋后怔怔看了姜言意一会儿,在沉鱼沉着脸提点她后,才想起来给姜言意行礼,“民女见过楚姑娘。”

“不必多礼,你大病初愈,且坐吧。”姜言意下颚微抬,示意她坐一旁的绣墩,手中的书翻了一页,语气有些慵懒地问:“不知安姑娘今日上门来,所谓何事?”

安素秋气色比起姜言意初见她时差了许多,显然是之前被骂言所困抑郁不已,如今眉宇间那股锋芒毕露的傲气没了,倒是多了一股坚韧感。

她看着姜言意,眼底没了之前的敌意,只有惭愧,“今日前来,是为两件事。其一是想向楚姑娘道歉,从前是我鬼迷心窍,恶语诋毁楚姑娘,经历过流言蜚语和生死,我知晓那是个什么滋味,如今回想起来,实在是羞愧不已。”

姜言意眼底露出几分意外的神色,道:“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罢,凡事向前看。”

安素秋因羞愧红了眼,“谢楚姑娘宽宏大量。这第二件事,便是我想向楚姑娘道谢,当日若不是楚姑娘的人救下了我,或许我现在已在阎罗殿了。我也不怕楚姑娘笑话,我爹从小就嫌弃我不是个儿子,将来没法继承家业,我从幼时起就告诫自己,做任何事都不能比男子差。”

“我跟同龄的姑娘们玩不到一块去,她们嫌我没个女儿家的样子,给人看病时也不忌讳男女大防什么的,将来怕是嫁不出去。我便小心眼地觉着她们这辈子也就只会围着一个男人转了,私心里却还是想将来嫁进高门大府,好叫那些人再也说不出闲话来……”

“王爷是个盖世英雄,世间又有哪个女子不喜欢英雄呢?我仰慕王爷的英名,胡前辈虽让我负责帮王爷煎药换药,但我其实连王爷的面都没见过。偶尔去送药,听军帐门口的守卫说王爷一忙起来又不按时吃饭,也只有楚姑娘您在时才劝得动王爷,那时我好奇您究竟是何方神圣。”

“后来您千里迢迢运送药材南下,将士们都感怀您的大义,在伤病营初次见到您,我是真的嫉妒。显赫的家世、倾城的容貌,还能为王爷做到这份上……”安素秋说到这里苦笑了一下:“这世间再也没有谁能比您更配得上王爷了。”

这话,姜言意还真不知怎么接,索性没出声,只在心底埋怨封朔那招蜂引蝶的家伙。

安素秋神色愈发愧疚:“离开军营后,听到您为将士们做的那些事,我是被嫉妒冲昏了头脑,才说了那些胡话的,事情演变成这般,也是我没料到的,最后自食恶果,我本想一死了之,多亏了楚姑娘派来的人,我才能继续苟活于世。”

她把姜言意先前让杨岫送去的银票原封不动还回来,“那些药材是我心甘情愿捐出去的,从一开始就只是想为用性命守着大宣国土的将士尽一份绵薄之力,这银票我不能收。”

姜言意见她这般,倒是叹了声:“胡军医同我说过,你在医术上颇有慧根,能一步步走到今日,你从一开始就跳脱了世俗,如今又何必用世俗束缚自己?莫要失了本心。我初到衡州大营时,伤病营的将士们敬重你,并非是因你的身份,而是感恩安大夫你的医术。寻常女子相夫教子,安大夫你治病救人,这本就是不同的两条路,不需要去比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