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第2/4页)

汉子道:“这东西能有啥肉,卖不出几个铜板,品相好的活螺,一斤也就五个子儿。”

庄稼人一斤田螺卖五个铜板,但去集市上买那些小贩手中的螺,少说也得八个铜板。

姜言意心中有了数,挑选了足足半桶的田螺,回去时陈娘子本想让一个庄稼汉帮忙把田螺送到庄子上去,却见跟着姜言意的一个干瘦小丫头,单手就拎起了木桶,半点不费力的模样,便把到了嘴边的话给收了回去。

姜言意就同陈娘子道:“清明前我遣人来村子里收一趟田螺,品相好的五个铜板一斤,稍次些的四个铜板,你给村里人放个信儿。”

陈娘子一听,大喜过望:“掌柜的,你这哪里是做生意,是活菩萨吧!”

农家少闲月,四月人倍忙。①

庄稼人都得忙着一年之计的播种,现在便是得知有人收三月的螺,把田螺运去城里卖,只怕没几个人有那个空闲,但若是姜言意自己找人过来收,村子里的人哪里会放着这大好的赚钱机会不要。

乡下地方,百姓除了面朝黄土背朝天劳作,想赚几个铜板艰难得紧。

姜言意回到庄子时,刘婆子已经在厨房生火做饭了,她带着霍蒹葭把田螺拿过去。

安少夫人本想到厨房来帮忙,但她如今正孕吐得厉害,闻到油腥味就止不住地干呕,姜言意让她去院子里好生歇着。

“今年这三月的田螺个头都比得上往年中秋后的螺了,东家打算把这田螺炒着吃吗?”刘婆子瞧了一眼桶里的田螺,脸上都快笑出褶子来。

姜言意往桶里加了些盐,道:“先吐上一天沙子,明天弄。”

她转头看见灶台上刘婆子洗好的腊肉,想起回来的路上看到的香椿树:“这腊肉混着香椿炒好吃些。”

刘婆子笑道:“庄子上有香椿树,我让老头子摘去了。一会儿再杀只老母鸡炖汤,东家觉着如何?”

姜言意道:“同我一道过来的那位夫人害喜,吃不下东西,杀只鸭和着酸萝卜煮老鸭汤。”

“好。”刘婆子应声出去。

姜言意把洗干净的腊肉切成巴掌大的方块,煮到筷子可以轻易扎破猪皮后捞起来,稍放凉些切成薄厚适宜的肉片。

这块腊肉半肥半瘦,瘦肉暗红,肥肉呈淡金色,瞧着就颇为好看。

刘老伯摘了香椿回来,就帮老伴处理鸭肉去了。

香椿直接入菜可能会有微量毒素,得焯一遍水去毒素。

姜言意把香椿焯水后切成小段,锅热后沿着锅边放一小勺香油,等油热了才把腊肉煎炒,锅底被油润过一遍,腊肉下锅后一点也不粘锅,炒出部分油脂后,再把香椿倒下去翻炒。

香椿本就极香,下锅后经热油一炒,那香味更是直接溢出厨房去。

姜言意加了些黄酒,又勾了一小勺盐,翻炒均匀后就起锅,没用其他香料,以防盖住了腊肉和香椿原本的香味。

刘婆子夫妇已经把鸭处理干净,刘婆子在姜言意的指点下把鸭块焯去血水后,加生姜、料酒八角、桂皮先炖了一个时辰,才放入切好的酸萝卜块,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煲半个时辰就可以出锅。

在这期间,得了陈娘子话的几户村民,有的提了一篮子春笋,有的抓了只老母鸡,有的捡了十几个鸡蛋……都来庄子上给姜言意送礼,一个个千恩万谢的,问何时过来收田螺,姜言意给了他们准信后,才陆续离去。

安少夫人笑道:“我可算晓得祖母常说的为商积德行善会有善缘是何意了。”

姜言意说:“这村子里的良田大多是种莲藕,若是道路再好走些,用牛车把藕拉到别处去卖,也是一个路子。”

受限于交通,这里很多东西都只能在当地产销。

既有了春笋,中午的菜就又加了一道春笋焖肉。

“饕翁”苏东坡先生曾为竹笋焖肉作打油诗一首: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既能得东坡先生如此赞誉,这竹笋焖肉必然也是一大美味。

春笋清单鲜嫩,只不过有涩味,姜言意先焯一遍水去掉了涩味改刀切片,七分瘦三分肥的猪肉切成小块,用生姜片焯水备用。

锅里下油,油温上来后先下肉,炒至变色,再加盐、葱、姜、蒜、花椒、八角、香叶,勾一勺料酒下锅后,锅里立刻“滋”了一声,冒起热气,姜言意赶紧用铲子翻炒。

香味完全融入肉里了,才放糖和酱油,炒出棕红的糖色,加水炖上一刻钟,肉炖至七分熟,放入春笋继续焖半刻钟收汁,装盘后不仅肉,连笋子都裹让一层漂亮的的红棕色。

开饭时姜言意让安少夫人先喝了一碗酸萝卜老鸭汤开胃,安少夫人这顿饭可算是吃舒坦了,没再吐。

陈国公最为青睐那道春笋焖肉,嚷着让姜言意回去后也常做这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