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开店当天遇上砸……(第3/4页)

胡少夫人冷笑一声:“还没开起来正好,下去打听打听她何时开张。等她馆子开张当天,本夫人非得带人过去把她的馆子砸个稀巴烂不可!”

“我就不信了,我教训勾引我丈夫的小贱人,都护府还能派人来捉拿我不成!”

姜言意并不知自己已经叫人盯上了。

这些天她忙着育辣椒苗,亏得都护府的门房好说话,她每天早晚都去一趟隔壁府上的花房,给洒下的辣椒籽浇水。

余下的时间还得忙开店的各种琐事。

店里的硬件设施是一应俱全了,但还有不少细节的地方需要慢慢完善。

这个时代的牛基本上都是耕牛,和战马一样珍贵,家中有牛的农户还得给牛上个户籍。若是无故宰杀耕牛,被人告发了得蹲大狱,所以市面上基本没有卖牛肉的。

猪肉虽然也好吃,但涮清汤锅子就差强人意了,姜言意把目光主要锁定在了羊肉上。

亏得这是关外,家家户户都牧羊,肉铺里羊肉货源充足。大抵是这边的羊肉供过于求了,价格倒没有姜言意想象中的那般贵,不过也不便宜。

这个朝代只有权贵商贾才吃得起羊肉,自己的火锅店一开始就是中高端定位,姜言意知道自己的火锅店肯定是有市场的。

不过既然顾客群体是权贵富商,他们家中肯定都有厨子,自己现在要做的,是怎么让这些人觉得自己店里的羊肉锅子,比他们家中的厨子做出来的要好吃。

开店的前三天,姜言意赶紧又找铁匠师傅给自己打了个烤架。

秋葵不太懂姜言意这时候又请人打一个烧烤架作甚,姜言意只说开业那天能用到。

为了宣传一下自家的火锅店,姜言意找了大街上一个吆喝着卖糖葫芦的小贩帮忙。

她买下了小贩整把糖葫芦,还说三日后会再找他买三把糖葫芦,只不过要那小贩这几日在集市上叫卖糖葫芦时带上她的店名。

小贩走街串巷一整天也不见得能卖完一整把冰糖葫芦,自然乐意跟姜言意合作。

于是接下来一连三日,凡是小贩走过的地方都能听见这样一句吆喝:“三日后都护府大街‘姜记古董羹’开业,届时进店食客皆送一串冰糖葫芦——”

古人把火锅称作“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中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只不过这时候涮的普遍是清汤锅子。

这营销手段虽然称不上有多高明,但在全然无营销、仅凭口碑招徕顾客的古代,洗脑效果还是十分显著,至少半个西州城的人都晓得都护府大街有个姜记食店要开张了。

还没到开业那日,就有不少孩童时常会到姜言意铺子跟前晃悠,胆子大些的还会问她有没有糖葫芦赠。

姜言意通常都会捡块糕饼递给她们,说开业当天进店用饭会免费赠送,孩童们这才兴高采烈地离去。

秋葵心疼姜言意要送出去的那些冰糖葫芦和糕饼:“花花,咱们这还没开业赚钱呢,就先散出去不少钱了。”

姜言意笑道:“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用这么点花销打响名气,已经是咱们赚了。”

在后世不管做什么,光是宣传都得成为一大笔开支,姜言意在这一刻真的突然觉得,在古代做生意挺好的,至少竞争力比后世小了很多。

可能是两人都有些紧张,距离火锅店开业的前一晚,姜言意跟秋葵都睡不着。

二人守在厨房,秋葵一遍一遍地擦洗碗碟,姜言意本来是打算四更天再起床吊汤的,索性也就生火把汤先吊上了,又把外边烤炉的火也点燃,烤了几屉蛋挞。

“花花,蛋挞明天也是免费送的吗?”秋葵便擦碗边问。

“嗯,咱们是指望着卖锅子赚钱的,自然得想尽一切办法让人花钱来吃锅子。”姜言意道。

她有信心,只要食客吃过一回她们的锅子后,以后一定会成为回头客。

秋葵颇为肉疼地道:“可我觉着这样好亏啊。”

冰糖葫芦也就罢了,蛋挞可是用牛乳和鸡蛋做的。

姜言意安慰她:“放心,这些银子都会赚回来的。”

*

等到天明,姜言意跟秋葵都回房换了一身新衣,早早地把铺子门打开,外边的牌匾上挂着红绸,瞧着就喜庆。

只不过因为时辰尚早,街上还没几个人走动,就连卖朝食的都才开始摆摊。

大家都是一条街做生意的,姜言意偶尔也会去街边的小摊买吃食,她做锅子生意跟他们买朝食的也没什么竞争,相处都颇为和睦。买馄饨的大娘和卖煎饼果子的大叔跟她寒暄几句,送了碗馄饨和煎饼果子给她算是恭贺开店。

姜言意道了谢,没再做早膳,跟秋葵一起吃了馄饨和煎饼果子当早点。

秋葵平日里最爱吃的一个人,眼下嚼着馄饨竟也有几分食不知味,时不时又往门口出瞟一眼,担忧道:“花花,怎么还没人上咱们店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