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她是他的味觉(第3/7页)

从城东到都护府大街颇有一段距离,赵头儿拦了一辆骡车,将二人载过去。

路上姜言意发现竟有不少食店,这对姜言意来说是好事。

有这么多人开店卖吃的,就说明有市场,若是压根没人下馆子,自然也就没人开店了。

不过这西州城的繁华还是有点超出了姜言意的想象,她问:“赵头儿,西州瞧着也不富庶,怎开了这么多饭馆?”

赵头儿道:“家中有女人的肯定就是在家吃了,但这边陲之地,母耗子都瞧不见几个,大多数都是没成家的,手上有几个钱要么拿去下馆子,要么就被勾栏院里那些女人给哄了去。”

“而且西州外除了突厥,还有蒙山、大月等小国,时常有商队从关外回来,跑商的人还能自个儿生火做饭不成?”

听完赵头儿的解释,姜言意算是对西州下馆子的消费群体有了个大概的了解。

商队基本上会选择客栈,吃住包揽,省得麻烦。

自己开个小馆子,商队的生意是做不了的,主攻对象还是西州本土人。

骡车行了约莫半刻钟,就到了都护府大街。

姜言意瞧着这条大街两边的房子比别的地方都要气派许多,白墙灰瓦,临街的酒楼茶舍也十分高端大气,这条街裁衣的铺子和卖金银首饰的铺子居多。

姜言意问:“这附近住的约莫都是些达官显贵吧?”

李厨子颇为意外地看她一眼,点头道:“官老爷们都住这一代,那些个地痞无赖都不敢到这一带放肆的,你一个姑娘家,住在这里也放心。”

这一点是姜言意自己还没考虑到的,赵头儿想得这般周全,姜言意心下对他又感激了几分。

赵头儿说的铺子和都护府毗邻。

都护府院墙比那铺子高了三尺有余,远远瞧着,铺子的门楣莫名地低矮得有些可怜。

大白天的,铺子的门竟是紧闭的。

赵头儿还道莫不是他那亲戚出了什么事,赶紧拍门,里面传出一个中年男人的嗓音:“谁呀?”

“大侄子,是我,你二叔!”赵头儿在门外吼了一嗓子。

姜言意打量着这胭脂铺的名称“柳记”。

赵头儿管这铺子的主人叫大侄子,可见这铺子的主人也姓赵才对,但铺名却叫“柳记”,联想到铺子主人的媳妇回了江南娘家,赵头儿大侄子又打算把这铺子连着宅子一同卖了去江南。

约莫这铺子主人是个惧内的,或者说是媳妇娘家势大。

她兀自猜测时,铺子大门打开了,出来的是个富态的中年男人,面相跟赵头儿有几分相似,嘴边也留着八字胡,不过比赵头儿的浓密了不少。

赵头儿见着大侄子就劈头盖脸一通问:“大白天的也关门闭户的作甚呢?生意不做了?”

说起生意,赵大宝一脸红光满面,他道:“昨夜有支商队把我铺子里所有香料都买走了,我本还想着等把铺子卖了,凑够了钱再下江南,如今回了本钱,就打算直接关了铺子先去江南了。”

话落他才瞧见姜言意,因为赵头儿一直在火头营做事,他认得出姜言意身上这身兵服是火头营的,问了句:“这位小哥是……”

赵头儿替姜言意回答:“是个身世可怜的姑娘家,想在西州盘个店面开馆子,我想着你这地方一时半会儿也卖不出去,带她过来看看。”

自家叔叔介绍过来的人,赵大宝放心,也没多问关于姜言意的事,热络介绍道:“我这铺子地段好,姑娘你盘下来不愁没生意,瞧这地砖,当时用的是青花砖呢,这条街也只有对面的福来酒楼用的是这砖……”

姜言意粗略看了一眼,外面的铺子已经清理过了,瞧着约莫有个六十来平,采光不错。

她道:“我想看看里面的院子。”

赵大宝赶紧领着姜言意往里面走,他放才约莫是在收拾东西,院子里摆了不少笼箱。

挨着院墙有一片两尺来宽的花圃,种的三角梅已经爬满了整个院墙,淡紫色的花儿开在这深秋里,倒是说不出的好看。

屋子有三间,一间主屋,一间厢房,一间厨房。

赵大宝问:“姑娘你瞧着如何?不是我自夸,放眼整个都护府大街,你绝对找不着第二户比这里还好的。”

姜言意道了句不错,走进厨房,却发现厨房后面还有一个片丈宽的空地,对面那一丈半高的墙,正是都护府的院墙。

她问:“我开馆子做菜,厨房这一块儿毕竟是一天到晚都会用的,会不会吵到隔壁?”

赵大宝忙道:“这个你放心,如今这都护府里住的是西州新上任的大将军,大将军平日里都在军营,府上只有些仆役,整个都护府就跟空的一样,而且毗邻都护府,你独居在此也不用担心那些个毛贼强盗。”

姜言意心说这叔侄两说话的路子怪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