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买碗(第2/6页)

顾舜华听着,自然高兴,心里算了下,一块智慧汉卡的价格是三千八,成本大概是一千多,加上人工成本就算一千五好了,那就是一块汉卡的净利润是两千三。

一千块等于——

顾舜华顿住了。

她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算术,是挣二百三十万?

她开始有些疑惑:“二百三十万?我没多加一个零吧?”

任竞年点头:“对,没算错,二百三十万。”

顾舜华深吸口气,叹道:“竟然一口气挣二百三十万,二百三十万啊!这就跟变魔法一样!”

曾经,她在日本一个月挣四千多,那真是太多太多钱,不敢信。

后来,她自己开饭店,一个月能挣三万多,她更不敢信了,觉得时代变了,人怎么能这么捡金子一样挣钱呢?

现在,听说任竞年转眼就是二百三十万,她觉得她不会算数了,无法相信了,这钱还是钱吗!

任竞年显然已经将这个数额在心里揣摩了很久,所以此时的他格外淡定:“舜华,这只是开始,接下来,我们将会挣更多更多的钱,每年的收入将以千万计算,我们将发大财,所以接下来,我们需要学会的,是怎么打理这笔巨大的财富。”

这二百三十万在他心间来回转了多少次,在暴富的惊喜之外,他更多的是冷静。

突如其来的巨大财富和成功容易冲昏人的头脑,他要学会的是怎么将这些财富用之有道,做一个富人,做一个对社会和国家有贡献的富人,让这些财富,为己所用,成为工具,去实现更高层次的目标和追求,而不是反过来被财富所掌控,把人变为财富的奴隶。

顾舜华听了,也明白他的意思了:“一个人拥有了越多的金钱,就是占有了更多的社会资源,那他们相应的对社会也就有了更高的责任。

这些钱,已经不会影响两个人基本的生活了,或者说,他们挣到钱,早已不是改善生活的范畴,那是更高的层次了。

任竞年:“嗯,二百三十万,不过我有一些想法,这些钱我打算拿出来,成立一个研发部,然后招收优秀的应届大学生研究生,或者去研究所挖一些专业人才,给他们高薪,不图什么回报,让他们好好地做科研。”

顾舜华:“你想得对,挣钱是一时的,还是得多做研发,不断革新,你现在公司越来越大,自己一个人做到底精力有限,可要想研发出成绩,就得砸钱。”

她记得以前在北图看过的一本书,早些年中国要研究激光技术,当时明明是国内经济最困难的时期,但是领导人依然发话,说要找出一拨人,给他们吃饱饭,别的什么都不干,就专门研究这个,哪怕不出成绩也没关系。

所以任竞年的公司是这个道理,就连自己的公司也是,后面也得招专业大厨,不断研发新菜品,哪怕一百个菜品有九十个不适合呈现在顾客面前,也得不断研究,那就是试错的成本。

那些抄袭的人只看到别人挣了大钱,却不会懂的,别人是尝试了一百条道路才找到了这唯一一条正确的,那错误的九十九条便是研发的代价。

而对于这些,任竞年显然考虑得已经很成熟了,又道:“我还想捐赠给中国理工大学二十万元,十万块钱作为计算机专业独有的科研费用,另外十万元,给学生设立一个奖学金,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拿到,这样激励学生好好读书学习。”

当然还有发给何丽娜的奖金,以及继续招聘其它新员工,这些算下来,也要花费不少。

顾舜华点头:“那是应该的,你们学校给你提供了智慧输入法的创造环境,虽然之前已经有所经济上的回报,但是现在再多些一些也是应该的,另外还可以考虑下,以后有条件,适当地资助贫困的学生。”

当然了,一切都刚刚起步,这些只是长期规划,毕竟现在的最要紧目标就是继续发展公司,把盘子做大做强。

任竞年:“嗯,是的。还有严教授那里,其实我一直惦记着,集资房的事他希望落空了,我希望能帮他一把,只是贸然提供金钱资助显然是不合适的。”

严教授集资房落空后,最近在学校评职称方面又不顺利,明显看出有些低落,毕竟是人,再不在意的人,心里终究不痛快。

顾舜华想了想:“那就等等吧,可以适当寻找机会。”

*

过年前几天下雪了,顾舜华冒着大雪,坐公交车过去了一趟电视大学,拿到了自己的毕业证书,看到这毕业证书,她自然是高兴。

其实如今的她,已经不在意这毕业证书给自己带来的“大学生”的身份了,几年的时间,她已经明白,这些都是虚的,关键是有了真本事才是最要紧。

不过她还是很珍惜,小心地放在文件袋里收起来,这对她来说,就是过去几年艰难奋斗的证明,是她这辈子最重要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