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秦遇拜师(第2/3页)

但却没说具体去哪里。

“这孩子愚钝,也不知道能不能入了先生的眼,我这心里没底,特意拜托了遇儿他族伯父。”

解释了她一个寡妇带着儿子跟秦崇恩走一起的原因,并且把秦遇压得很低,万一……

张氏垂下眼,万一谭秀才没看上遇儿,回来也好说。

秦遇仰头看着他娘跟其他人说话,握着他娘的手又紧了紧。不管怎么样,他一定会尽全力。

他们离开后,平日里跟张氏相熟的人家都议论开了。大部分还是希望秦遇此次拜师顺利。

但也有人酸:“一个病秧子,能活到成年就不错了,还想读书,也不怕把命折进去。”

“行了,你少说两句。”

“哼,平日卖豆腐挣再多钱又怎么样,最后都得打水漂。”

………

秦遇他们一行人穿过主街道,离住宅区那边越来越近,隐隐都能听到孩童的读书声。

最后他们在一家两进的院子前停下,秦崇恩上前跟门房说话,少顷,他们被领着走了进去。

他们站在厅堂里,张氏和秦遇大气不敢出,拘谨极了。秦崇恩来过谭家几回,加上经商,倒是自在许多,一直看着门外,听到外面的脚步声,立刻向门口走去。

秦遇想了想,拽了一下他娘的衣摆,转身也向着门口走了两步,然后停下,跟门口隔了一段距离。

他们的眼前出现了一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头戴方巾,身穿交领长衫,如今夏季,天气炎热,对方却没穿木屐,而是踩着一双布鞋。

秦遇微微垂眸,这位先生果然如秦怀铭所说,是个严格的人,不论对人还是对己。

“先生。”秦崇恩拱手行礼,秦遇和张氏跟着照做。

谭秀才摆摆手,在主位上坐下,秦崇恩在他下首坐着,秦遇和张氏不知所措时,一位老仆把他们带了出去。

他们在偏厅落座,丫鬟端来茶点,母子俩都没胃口吃。

秦遇垂在身侧的手不自觉握紧,他知道谭秀才这里有规矩,脑中也设想了好几遍,但真的经历时,还是免不了紧张。

忽然,他感觉一道视线落在他的身上,秦遇顺着看过去,正好对上他娘关切的目光。

秦遇目光下移,他娘的手垂在身前,貌似没什么,但指尖却在轻微颤抖。她明明也很紧张,却还第一时间安抚他。

秦遇莫名一松,呼出口气,对着他娘咧出一个笑。张氏唇角也跟着弯了弯。

他们等了两刻钟,偏厅外才传来脚步声,秦遇眼皮子一颤,心道:来了。

他们母子俩几乎是同时起身,侯着谭秀才进来。

谭秀才看向秦遇:“你的情况崇恩已经跟老夫说过了。”

秦遇垂首,一副恭敬姿态。

谭秀才对秦遇考校了一番,都是些浅显知识。偏厅里一时只有秦遇的声音。谭秀才脸上看不出喜怒。

说实话,谭秀才对秦遇没多少兴趣。

但是秦崇恩跟他说,秦遇会的都是秦怀铭教的。这让谭秀才来了点兴致。秦崇恩赶紧添油加醋描述,他经商惯了,嘴皮子功夫了得,把这件事说的妙趣横生。

谭秀才犹豫了一会儿,决定亲自考一考秦遇。若真是个好苗子,他就破例一回。

秦遇把三字经和千字文背得流利,谭秀才捋了捋胡子,又问:“可懂其义。”

秦遇温声道:“懂一些。”他将自己会的缓缓道来。

谭秀才:“这都是怀铭教你的?”

秦遇:“是。”

谭秀才哼了一声:“他教你的时候倒是会了,抽查他回答问题时,又磕磕巴巴答不出。”

常言道,温故知新。

哪怕三字经作为入门书籍,已经读过很多遍,但是谭秀才偶尔还是会用来考校学生,看他们有没有把以前学的忘了。

三字经作为孩童启蒙书籍,自有其意义。三字经包括了人伦理义,天文地理,历史,忠孝气节等等,还内含了为人处世的道理。

其中心思想就是五个字:仁,诚,孝,敬,义。

三字经就是常看常新,每每都有不同的领会,秦遇自己练字的时候,就会来回的读,背,或许是读的多了,就有了自己的理解。

他此刻一丁点都不敢藏拙,只要谭秀才问,他就把自己知道的一股脑儿说了出来。

谭秀才的脸色缓了缓,话锋一转,问道:“可会写了?”

秦遇点头,趁低头时又憋了口气,让自己脸色涨红,声若蚊呐:“写得不好……”

谭秀才把他带去了书房,张氏和秦崇恩就在偏厅等着。

当着谭秀才的面,秦遇默写了三字经。

谭秀才眉毛微蹙:“写多久了?”

“回先生的话,月余。”

谭秀才那点不满又散了,月余能写成这个样子还算不错了。

他捋着胡子,打量的视线落在秦遇身上,秦遇浑身都绷紧了,脑子空白一片,不知过了多久,头顶传来一声叹息:“你留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