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一些人的后续 三更合一(第4/7页)

虽说他们机械厂这些老姐妹也都经历了下岗,但是他们家附近这些家,过的还真是都不错,有的是一开始就跟着容家栋干,还有的则是下岗之后求个工作的机会。

基本上这点事情容家栋总是会给面子的,找谁干活儿不是干呢。

家里儿女虽然下岗,但是很快找到工作,这当长辈的也少了上火。

就说容奶奶的老姐妹王奶奶,王奶奶的儿女都在容家栋的厂子,现在一个做了车间主任,一个在后勤做小领导,都干的顶顶好呢。他们这一辈儿的老人就是这样,儿女过的好了,他们自己也就高兴。再加上,容奶奶虽然搬到了首都,但是跟王奶奶电话也是不断的,还给她介绍一些新潮的情况,人家王奶奶收到影响,也是一个很时髦的老太太。

不过也不止是这个,他们这些人也时常受侯翠凤的影响,也时髦了不少。

自从姜如凝有了名气,她奶奶侯翠凤就一下子支棱起来了,简直是精神老太。

跟精神小妹儿差不多的精神老太。

她算是引领了这一片儿的时髦风潮,在她的影响下,他们这一片儿,老年人都顶顶能打扮,好不好看且不说,大红大绿是真的很敢了。

周老太原来是想衣锦还乡的,但是回来之后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这边竟然一点也不差。

就如同林秀婉当时鼓捣容家英前夫离开之前说的那个故事一样,周老太他们一家子回来,是深受打击的,他们这一行人是先去了首都,周老太的亲家当年是老干部,有个小洋楼住的。

现在他们家的收入,别说那个小洋楼,就连周家儿子当年的筒子楼都买不起了。更不要说,筒子楼早就不存在了,城市发展快,当年的筒子楼城市改造动迁,他们的邻里邻居哪个手里都握着两三套房。

可以说,他们本来是很得意的,衣锦还乡,可是到了首都之后才发现这边的变化已经快的他们追不上了,他们自己以为在国外赚了钱,但是回来之后才发现根本啥也不是。

这一路再回沈城,本来以为能找到一点优越感,但是回来之后才发现,优越感依旧不在。

原来的老姐妹,各个儿都看着比她年轻,这不管是外貌如何,就说精神面貌就完全不一样。就连以前过的相当困难的熊奶奶人家现在日子都过的体面,这周老太哪里扛得住哦。

她自认为自己原来家庭条件也不差,就算是容家都比得上的,但是现在听说人家已经发了,早就搬到首都,是国内的知名企业家,再看这些老邻居,也都不差。

她这心里啊,格外的难受。

她儿子买不起首都的房子了,但是省城的房子倒是买得起。可是她呢,她走之前还有一套房,走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手里没有一分钱。

别说房子,一片瓦都没有。

更可气的是,这边又动迁了,这国内发展的也太快了,这里动那里动。怎么就能给这些土鳖发财的机会呢。她本来也有这样的机会,可是现在有什么都没有了。她家老伴儿去年中风了,儿子不想养他们,带他们回来,其实也是想给他们扔给几个女儿。

但是几个女儿对她避而不见,找过去也是恶言相向,拒不让人进门。

以前大家都在国企,那就是个大家庭,有事儿找领导,现在可没这个事儿了,他们找谁都没用,谁管他们家的屁事儿啊。这老两口相当的难受。

他们在附近租了一个房子暂且住下,少不得找一找原来那些老邻居,不为别的,就为了他们能够帮着劝一劝女儿“尽孝”。熊奶奶侯翠凤他们这些老奶奶对周大妈是相当看不起的。

她们就没见过这么重男轻女,会糟践闺女的,真是多看她一眼都想吐。

但是他们倒还是乐意跟周老太凑在一起,那啥,这不是好奇国外是啥样吗?

他们这一辈儿的人都没怎么出过国,自然是好奇的,不过听着周大妈的话,这就真是要感慨,其实国外也没有什么好啊。

一般移民去国外的,但凡回来都要虚张声势的说国外如何好,但是周大娘这点上倒是没瞎吹,当然也是因为她憋了二十来年了,是真的不爽利啊。

“国外有个屁的好,我们一出去,人家根本不认可你的能力,我家儿子儿媳妇都是知识分子,结果去了根本找不到工作,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工作,是给人家修花园……”

“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儿都要自己做,东西也死贵,我家孙子去上学,全都得我照顾,一丁点东西都要花钱买,我想在院子里种点菜,竟然还有人管,说是不行的……”

“人都特冷漠,我看隔壁邻居家种了花,摘了一只,他家竟然报警了……”

周老太真是气极了,说:“我家吵个架,他家又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