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回京(一)(第3/3页)

应笑:“…………”

“所以,可不可以嘛?”

“应该可以。我到时候问问主任。”

“好吧。”赵鹤“啪”地划开手上蝴蝶手表两边翅膀,看了看时间,而后拎起爱马仕包,离开了。

应笑想:你变了好多啊。

她揪起白大褂,看了看上面“主治医师:应笑”的名牌,深深地吸了口气,伸手拍拍桌上的铃,大声叫:“下一个患者!”

…………

下午,应笑又是接诊了乌央乌央的患者,她已经很久没有高强度地工作过了,简直是头晕眼花。

到5点半下班时,应笑真的精疲力竭了。

到穆济生那儿去吧……穆济生的那个“惊喜”应该已经准备好了,他们两人已经约好今天下班一起吃饭。

嘻嘻嘻嘻。

想着,她给穆济生发了一个微信,问:【穆医生,忙完了吗?】

【抱歉,】穆济生很快回了,【今天可能会比较晚。你先回家?我完事了再去接上你。】

应笑回:【可。】

应笑不是作精。如果要求ICU的医生每次约会必须准时,那还是不谈的好。

临走之前,应笑打开关谨行的假邮箱又看了一眼。

关谨行的假邮箱就是大家投稿用的邮箱。一般来说,论文需要通讯作者亲自上传、亲自投稿,也有一些杂志允许论文第一作者进行投稿,但投稿后一切交流就转交给通讯作者,也就是说,由通讯作者接收修改意见、接收论文的proof、回答相关问题,还有在论文发表以后回复世界各国同行们的邮件,等等等等。中国论文基本都由导师担任通讯作者。

但中国的通讯作者全都很忙,也比较懒,大多数还英语捉急,因此,大家注册一个带导师名字的假邮箱用来投稿以及沟通非常普遍,有些团队会在最后阶段改成通讯作者的真邮箱,有些就不改了。

以前师姐早就给关谨行注册了个新浪邮箱,叫[email protected],专门用于论文投稿。

打开邮箱,应笑便看到了自己论文的proof。

“咦,”应笑自言自语,“这么快就proof了吗?”

Proofreading就是由论文作者最后校稿。这里编辑就不再是此前的编辑了,而是出版社的编辑。在proof阶段,作者只能自己看看与原文是否一致,改改typo之类的,不可以做大的改动。此时出版日期已经确定,论文排版已经做好,只等作者一确认,就刊发了。一般来说,proof之后一周左右网络上面就能见到了。

何时收到proof则不一定,但大的杂志一般都要排几个月甚至半年一年的,这回竟然才两个多月。

此前因为论文已被接收,应笑他们已经签了版权转让的文件,也交了3000美元的版面费。版面费是科室给的,着实不便宜。

“嗯……”应笑点开pdf的论文。

才看一眼,她就愣了。

她……与邢天材,竟然是共同一作!!!

她在前面,邢天材在后面,她名字后头有一个①,邢天材的名字后头跟着一个②,下方则有一行小字“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is work and should be considered cofirst authors.”

这些作者对论文的贡献相同,应该被认为是共同一作。

应笑脑子懵懵的。

可是,怎么就是共同一作了?

有些医院共同一作不要紧,一个作者经常带上一大群的好兄弟,非常够意思。

可云京三院不是的。云京三院“副高”资格确实认可共同一作,应笑一篇一作,一篇共同一作,的确可以申请副高,但云京三院副高竞争非常激烈,去年一共只升上了12个人,而论文水准是候选者PK掉对手的主要武器。

由唯一一作变成共同一作,就说明,她竞争力变弱了。她本来明明有两篇高质量论文,现在变成一篇半了。

应笑“嚯”一下站起身来,大步出去,“咣”地推开云京三院生殖中心办公室的门,踏入两步,盯着还没走的邢天材,问:“邢医生!那篇论文,咱们怎么变成共同一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