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第2/3页)

一说进口的,大家伙就抖擞起来精神了。

“这鸭子的毛,还进口呢?”

“阿姨,这是鸭绒,是鸭子腹部的绒毛,能随着气温的变化膨胀收缩,还能调节温度,所以外国人拿来做成衣服,很轻薄,人家都穿了很多年了。你想想鸭子肚子上能有多少毛,可是很保暖啊,大冬天的这鸭子还能在水面上飘着呢。”

这东西可真是稀奇啊,稀奇极了,鸭子的毛还能做成衣裳。

一旦接受了这个设定。

既然老外都穿了很多年了,那咱们买上一件也试试。

最开始辨别出来是真正羽绒衣的那位女人,一口气拿了五件,她还跟人家讲,这衣服国外也有,但是设计的没有这么精巧,能卷还方便收纳,在家里放着也不占地方,最最重要的是她在国外的时候买了一件,折合我国货币要一千多,论其保暖效果,也差不了多少。

当然,国外现在也没有实现全自动化,人工也是很贵嘛。

但真实成本就是很高,细鸭绒的进口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卖不出去的话,范晓娟也有很大的压力的。

这女人看上去很洋气,也很懂行,一旦她真的交了钱,就有人一拥而上。

很快第二个客户,第三个客户。

一直把马大姐给看傻眼了。

等这天结束,除了那三百件羽绒服,还另外接了五百件羽绒服的预售订单。

范晓娟收了钱,让对方一周后来去。

好吧,好容易歇下来的产线又要加班了。

马大姐没好气的说:“布置在外面,就你这脑子也能想得出来?”

那可不是,布置在外面,就能让人感受一下寒风吹过来的时候,那种众人都是凉飕飕,可我独自美丽的效果。

谁不想又保持风度又保持温度呢。

即便是平常不太出门的大爷大妈,都觉得这衣服好。

那是为啥呀?

经常干活的人,要动起来的人,穿着大衣显得太庄重,容易弄脏,穿着棉衣又太厚重,手臂都抬不起来,乍一看见羽绒服,那不是人生的福音吗,这衣服多好啊,穿着跟穿个厚外套似的,关键是保暖效果也不赖。

马大姐佩服的不得了:“你说说你这脑子,怎么想出来的?”

范晓娟把旅游路上发生的事情同她一说,马大姐就明白了,这小范果然不一般,都是卖衣服,她能卖出不同的花样出来。

马大姐要开始排产,给国外供应商下的订单也要做起来。

元宵节一过,江明铛就联系范晓娟要准备皮具车间的事情了。

她来过华英,也看过他们老厂区,还是以前的旧厂子,厂子的地段很好,但是建筑物都是五六十年带的俄式建筑,建筑体很漂亮,楼层也很高,这是一般俄式建筑的特点,但是盖在这寸土寸金的地方才四层,而且里面的装修也很low。

江明铛以前就没来过华英,她以前的办公室都是高大上的。

一进来,先是破旧的老式门岗。

一楼是车间,二楼才是办公室,楼上是仓库和宿舍。

五十年代的老建筑,消防做的也不是很好,也没有电梯,上去的安全楼梯处还有纸皮箱子。

华英厂这种一年年利润几百万的公司,这种小土豪,居然在这种环境下办公!

江明铛坐在范晓娟位于二楼临窗的办公室,看着外面的车水马龙:“晓娟,我能不能给你们提个意见?”

“你说?”

“我觉着,你们厂子这条件有点差啊。”

“我们厂子的历史可就悠久了。”范晓娟进单位就是学过企业发展史的:“最开始我们是个援朝的战士做被服的这么一个军用被服厂,后来改制了,变成民用工厂,可是在京市纺织业,有着很重要历史地位的厂子,最开始我们的厂房还不在这里,以前办公都是在胡同里头。”

说起这个来,是令每个华英人骄傲的地方。

江明铛笑笑:“占着这么好的地方,可惜了。”

是啊。

所以要改革。

时代在变,很多东西要保留下来,很多东西要继续变化,华英厂的外观是不能改的,可是里面要重新装修一下,范晓娟跟集团做了申请,准备从三四楼开始装修,叫江明铛过来也是来商量这个。

里面的陈年旧物很多,很多东西都是有了历史的东西。

用不着,丢了也可惜,可是东西不能一直往里面堆。

“我看你之前办公室的设计就不错,把设计师介绍给我,我这里四层楼都要装修,以后想租两层楼出去。”

现在都很流行跟别人合用办公楼了,像林淼他们办公室,也是在一栋楼里面买了一层。

像华英厂这样的地段,要是租出去,也挺值钱的。

这样一来,把产线的环境再改良一下。

所有的办公室都要装上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