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第2/3页)

那女人自然是愿意为儿子配的,可惜匹配不上。

邓贵自己不想给儿子捐肾,说的难听一点,他也这个年纪了,总要给自己留点什么,自私的人永远不会承认自己自私,他觉得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万一塌了谁能顶着家里的天呢。

再说了,儿子身体不好,他还要留着腰子继续生儿子呢。

剩下的就只有三个女儿了。

邓贵很和气的找上几个女儿,就是想看看哪个女儿以后有可能作为他亲儿子的备选肾源。

吴芳知道以后都气疯了,去找邓家理论。

谁知道一向不管几个孙女的爷爷奶奶一反常态,还跟她说:“孙女是我们家的孙女,你给孩子们改名字我们还没跟你计较呢,凭什么不让邓贵见她们。”

邓贵要“见”她们,是要确定哪个以后能给他亲儿子做肾源储备。

哪个母亲能受得了这个。

吴芳真是被恶心坏了,偏偏娘家妈妈还跟她讲:“本来就是兄弟姐妹,要互帮互助的呀,你这种想法也太自私了吧,他家就一个单肾,以后要生病了那可是连命都没有的呀,也就几个丫头片子而已,就你这么上心,以后他的孩子长大了,还是要姐姐们帮衬的。”

孩子们从出生到长大,邓贵就没花过什么心思。

当初家里的钱,不说分一半给她,连个生活费都不留给她跟孩子们,抚养费就更不用说,一分力不出,一个都不要,等用得着孩子们的时候,就跑来找她们帮忙。

他要的又不是钱。

是要孩子们的性命!

吴芳跟她妈说:“你养大哥哥,以后指望他给你养老就好,我以后也不会回来了。”

死丫头,不回来就不回来,吴芳她妈一点都不稀罕。

但是人不回来可以,吴芳在京市可是赚了不少钱呢,临走之前她妈还叫她把娘家大侄子带上,让他过来管账,其实就是打定主意,觉得女儿这店总要给侄子的。

“总不能,赚的钱都要给闺女们吧。”吴芳妈妈当时这样说。

“不给我自己闺女,我好歹要把她们养大吧。”她以后的钱,都给她自己,辛辛苦苦一辈子,她就不配花钱么?

吴芳的老家这辈儿女孩子就开始少了,女孩儿结婚都能收很高的彩礼,吴母瞧着邓贵家里不像是聪明的,女儿这么大了干嘛不要,以后嫁出去收一大笔彩礼钱也好啊,她就喜欢女孩儿。

吴芳的弟弟生了两个儿子,以后娶媳妇儿都是要花钱。

吴母不光打着闺女店里的主意,她目光长远,也看到了几个姑娘的潜力:“大妞,你今年读完高中就毕业了吧。”

吴珊珊不明就里,姥姥这样问就点了点头说是。

“你读个高中在我们这里都是高学历了,今年过年姥姥给你安排几个男孩子先相看相看,合适的话就定下来,等你毕业了就可以回来结婚了哦,你都十九岁了啊。”吴母笑眯眯的看着眼前的外孙女。

“她才十九岁,结什么婚,我大妞还要读大学!”

“读大学,读什么大学,你们兄妹几个谁读了大学了,一个个的不都活的好好的,我就没听说过女孩子谁要读大学。”吴母一肚子的歪道理:“现在不找好,等年纪大了就不好找了,女孩子过了二十岁,都没男人愿意相看,这几天你就别出门,我们把亲事定下来……”

“妈,大妞可是要被学校保送上大学的,他们老师都说她肯定能考上重本。”

“考那什么重本能比别人多吃一口饭还是什么,再读三四年书,那年纪都到二十三四岁了,这么大年纪以后谁还敢要,你看看圆圆家,她家孩子小学毕业就出去打工了,现在不嫁得也挺好,人跟珊珊同年的,都当妈妈了,再读书,要读成傻子了。”

吴母口中的圆圆还是扁扁来着,十六岁就跟男孩子同居生孩子了。

证也没领,农村结婚就是摆几桌酒席。

吴芳这几年没回来,这一回来就被洗刷三观,母亲觉得她是在大城市多待了几年,人都金贵了,絮絮叨叨的想把吴芳的“自私”给掰过来。

真是受不了,当时就想赶紧走掉。

然后吴母找的那些都是大车司机,摆小摊卖米粉的,在老人家看来这就是手艺人,有门手艺以后就不差钱吃饭。

吴珊珊家里穷,可好歹也是在京市这种地方长大的,就没见过高中还没读毕业就结婚的,她倒是没她妈那么崩溃,纯粹觉得好笑而已。

这种大笑话,她要讲给同学听,都能让她笑半年了好吗。

吴珊珊成绩好,其实早就获得了学校的保送生资格,只是保送学校没有她喜欢的专业,她才想要参加高考的,像她这样的成绩,在京市是肯定能上到一本线的。

姥姥居然要给她配个大车司机。

她回头就拉着她妈说:“妈您别生气,我就是觉得挺涨见识的,看见我姥姥这样,我就越发觉得读书重要,等我以后读书读出去了,我赚大钱孝敬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