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第3/3页)

范姥姥翻了个白眼看了她一眼:“那你还讲?”

范晓珍冷哼一声,她才不稀罕讲呢。

才分了点钱,又把生意做起来了,连以前看不起晓敏的大舅都对女儿高看一眼,钱都让人家骗走了才好。

秦星辰一会儿跑进来,抓一把吃的,出去跟外头的孩子们疯。

她说她自己能住在农村,一辈子不出去。

秦星辰不回来,小当当也不肯回来,中途陈冰冷的不行,抱回来了一会儿,小当当一进门就委屈得直哭。

外面的大孩子多,虽然也不跟这么小的孩子玩,但他们玩小当当就在一边看,看着他们放炮也不害怕,小孩子们玩的除了砰砰响的,还有能散落小花花的仙女棒,小当当的眼睛盯住仙女棒就不会挪动了。

陈冰抱了一会儿就受不了,进来找范晓军:“来来来,换个班。”

饺子包好了,范晓军在里屋煮饺子,看见陈冰脸都要冻红了,接过胖儿子心疼的说:“抱回来不就得了。”

小当当哪里肯,在爸爸手里头扭来扭去的。

范晓军无奈,换班抱着儿子出去玩。

不一会儿范小舅跟汤美丽也来了,看这边热闹,他们也带了一些菜过来一起吃。

汤美丽现在能挣钱,打扮的也比以前洋气好多,头发还是烫了的外翻卷,看着比以前年轻一大截,她看见范晓娟兄妹也很高兴,家里面热热闹闹的。

范小舅看到了范晓军,打了个招呼,笑着说:“听说晓军也升了呀,以后晓龙考出去了,你们兄弟两个互相帮衬。”

范晓娟没少翻他白眼儿,当着舅妈的面也这样。

范小舅一贯这样,觉得女孩子们不配帮衬男人,却又盯着自己家姑娘的那点钱。

范晓娟说:“那也要晓龙自己愿意才行,我看晓龙也是个有志气的,以后好好考个大学,别说靠谁靠谁,整得咱们晓龙以后考出去,是靠了别人一样的。”

一席话,堵得范小舅不知道怎么接话才好。

再过了一会儿,又来了客人,见到范晓娟就打招呼来着。

“表妹妹,新年好啊,听说你们也来过年,我们就来看看。”打招呼的叫范琴,原是范家本家的姊妹,嫁得也不远,就在附近的村子里。

原先范晓娟回来的少,她想见也见不着,这回听说范晓娟回来过年了,马不停蹄的就过来拜会,也不为别的,范琴的儿子现在在家闲着呢,早就听说范晓娟在城里国营厂子当大经理,早先几次都没碰上面,这回看来是专程来拜访。

她把东西往桌上一放,乐呵呵的问:“晓娟,听说你们厂子现在不错,专卖店都开了好几家了,厂里效益好吧。”

范晓娟点头:“还不错,比早两年好。”

范琴今年四十来岁,因为保养的还不错,看不出来儿子都十七八岁了。

原本范家本家亲戚不多,有些解放前就去了海外,来往并不多,留在京市的本家兄弟走的都很勤,范琴因为嫁的近,经常还来串串门子,过年过节都来拜访。

看着是个老实人。

前世这人却在范姥姥走了以后,拿出一张遗嘱。

遗嘱里面写着姥姥的遗产由她去继承。

范家的人到处找人鉴定遗嘱真伪,最后无论找了哪个鉴定机关去测,遗嘱的真实性都是真的。

基于遗嘱继承高于法定继承的原则,最后范姥姥留下来的东西,都归了范琴所有。

当时的范晓娟远在国外,听到了也是气愤不已,2003年她还专程从国外飞回来,就看见范琴一张嘴说得唾沫横飞,无非是说范家的子孙不孝,范晓娟出了国,范晓军不在身边,范晓龙跟晓敏两姐弟忙着干架,没人管老太太。

她伺候的老太太临终,老太太为了感激她,把遗产都留给了她。

这事儿在当时还上过社会新闻。

媒体跟舆论都剑指范家子孙,斥责他们不孝。

范晓娟远在国外打工,是知道姥姥跟着两个舅舅的,她对财产没有想法,却也不想便宜了“外人”,她气就气在范琴为了财产,竟然煽动舆论对范家子孙网暴,因为据她所知,两个舅舅对姥姥还是挺孝顺的,就算是去了南方,舅舅们也一直把姥姥带在身边精心照顾。

不是两个儿子舒心,范姥姥也不能活到近一百岁的年纪。

范琴就是一个这样的,惯会扮猪吃老虎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