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木匣(第2/3页)

府里上下都急坏了,一早便想给八王去信,却被苏仁方拦住,他说什么也要等捷报传来再告诉八王。等了那么多日,眼看他日渐衰颓,管事的没忍住,偷偷让人先将信送了出去。

好在,信送出去没几日,河西军大胜的消息便传到长安,总算让老将军高兴了些。

“王妃先去看看吧,这两日,将军也时不时念着王妃,似乎有话要同王妃交代。”

管事的说着,替她将屋门打开,自己则带着两名仆从侍立在门外。

半年前,还是初夏,也是在这间屋子外,月芙与赵恒一起,陪着苏仁方坐在院子里饮茶、吃点心。

那时,院子里草木繁盛,处处生机勃勃,这间屋子亦敞亮通透,温馨惬意。

而如今,适逢凛冬,草木凋零,一片萧肃凄冷,屋子里虽放着炭盆,却因窗户紧闭而显得昏暗陈旧。

月芙忍住心口忽然涌起的酸意,换上温柔的笑容,这才缓步入内。

屋里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药味,不算宽敞的床榻上,半坐着个年逾花甲的病弱老人。

他的发丝灰白粗糙,略显蓬乱,面容也消瘦了一整圈,沟壑愈深,面色发黄,憔悴不堪,与半年前那个虽然腿脚不便,却精神矍铄的老者判若两人。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他的双眼,尽管浑浊,尽管无力,却依然有神,看见月芙进来的时候,很快便露出温和的笑意。

“阿芙啊,你来了。”苏仁方艰难地咳嗽两声,胸口起伏,发出沉闷的声响。

“将军。”月芙站在床榻边,向他恭恭敬敬行礼,“郎君方才入宫去了,一会儿就赶过来。”

“好,好,八郎还没急昏了头,有分寸,好。”他低着头,一手扶着胸口,尽力放缓语速,“恰好他还未来,我有些话同你说,等他来了,便说不了了。”

月芙跪坐在脚踏边,像侍奉父母长辈一般,倒一杯温水,双手奉上:“将军,先饮一口水润润嗓子再说吧。”

她猜,苏仁方要说的,大约便是拜托她将来一定要好好对赵恒,他对赵恒这个养子,实在情深意重。

苏仁方就着杯沿喝了两口,平了平有些急促的呼吸,慢慢道:“孩子,你去替我取一样东西吧,就在屏风后的橱柜底下,最下一层,有一只上锁的木匣。”

月芙一时有些疑惑,不知他要做什么,依言起身,绕过屏风,拉开橱柜的柜门,在最底层摸到一只木匣。

匣子大约巴掌大小,用的是金丝楠木,色黄,灿如金丝,带着极淡的香气。木面光滑圆润,保养得极好,应当已有些年头了,侧面挂着把精致小巧的铜锁,锁面上隐约刻着一个年份。

昭明二十一年。

这是赵恒出生的那一年。

月芙双手捧着盒子,重新跪坐到榻边,心中渐渐有了点猜测:“将军,取来了。”

苏仁方拿着巾帕吃力地擦擦额头上的虚汗,从枕头底下摸出一枚有些古旧的铜钥匙,递给她:“你打开看看吧。”

月芙依言接过钥匙,打开那把铜锁,掀开匣盖。

匣中放着一封边角卷起泛黄的信,信上压着一只小小的荷包。

“这是八郎的母亲在临终前几日写下的信,信中写明八郎当初被送到我身边的种种内情与波折。”

苏仁方说着,用温和的眼神看着月芙,示意她将信拆开。

月芙听罢,顿时觉得手中轻薄的纸张宛若千斤之重。

想起这些日子以来,亲眼见到的赵恒沉默孤寂的样子,和天家父子兄弟之间的生疏与隔阂,她没有立刻照做,而是问:“将军,信中的事,郎君可知晓?”

苏仁方憔悴的脸上隐现出遗憾和感慨的神色,摇头道:“他幼时倒是问过我两次,我不答,他便没再问过。这么多年,我一直没告诉他真相,只盼他这辈子都不要知晓。如今……我也不知这样做到底对不对。”

近来,因贺延讷忽然被押送至京城,河西又起了战乱,不少朝臣对太子颇有微词,对圣上将此事压下,始终不曾了结也疑惑不已。

他虽病着,却日日留心边地战况,每日都让人去打听送来的消息,知晓一切进展顺利。这几日,更是捷报频传。

一向不起眼的赵恒,似乎在短短几个月里,吸引了朝中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位从前默默无闻的年轻皇子,似乎已一战成名。

这样的局势,是苏仁方过去许多年一直想避免的。

可躲了二十年,终是到了这一天。再要收敛锋芒,已然不可能。

他左右不了朝局,左右不了圣意,更左右不了天意,一切仿佛冥冥之中早已注定……

在他神思游离时,月芙捧着那封信,犹豫片刻,还是拆开了。

泛黄的脆弱纸张上,是一列列娟秀流畅的字迹,运笔之间,如行云流水,观之便能让人联想起一位温婉美丽的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