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千里相送(第2/4页)

“这件事我心理有准备。”

没有什么事情是百分百成功的。

“可需要承担的失败后果,却不一样。”

应家这一局若是失败了。

他们就是有一门“为官不正”的亲家而已。

而虞家……在应博明的操作下。

可以说,失去了最终目标的他们,已经输了。

站在失败的底线上,如果何旌堂最后能被证明无罪。

那么谁陷害何旌堂势必就是下一个案子。

虞家应该是准备好替罪羊了,一如曾经的晋国公。

可只准你们下局陷害,不准反击的人“有所操作”?

要知道看不惯虞家的人,可比晋国公多多了。

毕竟,走了捷径的,总是更遭人妒一些。

虞家能有如今的地位。

自己的实力是一部分原因。

贵妃和四皇子的存在,的确至关重要。

两相比较起来。

应博明是轻装上阵,输了也无妨。

虞家是麻烦不小,局面还不在自己掌控之下(审案的都不是自己人。)

~~~~~~~~~~~~~~~~~~~~~~~~~

此时此刻,晋州。

一辆看似朴素,却也不是普通百姓能用的马车正在缓步前行。

周围一队队的兵马护送。

可见马车中人,必然是贵不可言,一定是有当大官的老爷。

“何大人啊~~~~”

突然从路边蹿出三个百姓,毫无顾忌周围兵马的雄壮以及锋利的宝剑。

端着一碗水朝着车队就跪下了。

护卫的首领熟门熟路的抬手,让队伍停下。

所有兵哥无奈的对视一眼:又来了。

马车内的何旌堂:…………

晋州地处河东道。

可却是在河东道最底下的那一块区域。

就在京畿道旁边待着,曾经没事干把整个京畿道犁一遍的应千云。

晋州,自然是她势力的扩散范围。

尤其是四海镖局。

京城附近的几个州,都是他们生意的主力地盘。

应千云命令下了之后。

晋州当地的少部分人,率先行动了起来。

剩下的人,也会稳步有序的铺垫在整个路程中。

但是这个命令执行起来有一丢丢小小的问题。

那就是,应千云的认知中。

何大人会穿着囚服,被关在笼子里。

一路风餐露宿,披头散发,风吹日晒的进京。

而实际上,尚未定罪之前。

何刺史依旧是四品大员。

怎么会如此怠慢?

幸好喊冤效果依旧震撼,就是何大人本人有了一丢丢的小小的烦恼。

那时候他独自一人坐在马车里。

身上穿着的还是刺史的官服。

可周围却不再是自己的属下随从了。

走在熟悉又陌生的回京之路上。

带着被栽赃陷害的愤怒,想着的是未知黑暗的命运。

这一刻,他是孤独的,害怕的,彷徨的。

当第一波人冲上来喊冤的那一刻。

何旌堂是真的被震撼了。

他自认为官尚算清正,也算是为民请命。

可比起历史上那些赫赫有名的清官,他还是远远不如的。

在他受难的时刻。

他想过很多人会帮他,他想过门生旧部,想过同僚同窗,想过亲朋姻亲。

可往日推心置腹的同僚没有出现,至亲可靠的家人尚在京城。

而现在,冲上来相信他,愿意为他喊冤,更是以普通的血肉之躯试图保护他的人。

竟然是这些,毫无根基,手无寸铁的普普通通的百姓。

这让他……

被震撼到,不仅仅是何旌堂,还有押送他的护卫兵马。

以及跟在后面的监察司和大理寺的官员。

自古民不与官斗。

官场纷争,普通百姓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

而且,普通百姓接触最多的人是谁?

自家门前的七品芝麻官啊。

刺史这种四品官,对于普通百姓还是有点距离的。

这事情发生没多久,就有百姓不顾自身安危,往护卫军队的刀剑上撞,就为了替何刺史喊冤?

那得多得民心?!

这样的人……会换囚?

而队伍中参与陷害何刺史的人更是有点慌了。

一脸不爽的主动上前驱散“刁民拦路”。

“是不是你!是不是你陷害的何大人!!”

“我们只是想给何大人一碗水喝,都要阻拦。”

“你什么居心!”

“就是你,就是你!”

专业级别的带节奏,瞬间就上纲上线。

搞得想要正常驱散“刁民”拦路的官员里外不是人。

是啊,还不准人喊冤了?那肯定是你有问题。

是啊,就一碗水而已,还不让人喝了?何大人还没被定罪呢。

眼瞅着周围其他的普通百姓以及护卫兵们的眼神。

搞事的人只能退下。

干巴巴的撂下一句:“快点,别耽搁行程”。

这第一碗水,何旌堂可以算是混着眼泪喝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