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请以才取士(第2/6页)

参知政事,若是都能挂上这个名,纵然不入三省长官之列,亦是宰相。

“那就不能只姑母一人。”萧宁眨了眨眼睛,这里头的弯弯道道,萧宁一个想出这等主意的人,自是最明白。

“那是自然,若只是你姑母一人,未免太显眼。”

萧谌答得理所当然,宋辞的事萧宁都想好了,萧谌现在不过是顺水推舟。一道颁下诏令,如此亦无人不喜。

自此,大昌朝更是开启了群相制,相权被分,亦为帝王能耳听八方。

“刑部尚书与户部尚书一职你看?”提那么两位为相,他们现在的位置也得有人接手。

“仁侯为户部尚书,至于刑部尚书,可令人举荐。”萧谌心下亦有人选,萧宁一问,他便立刻答来。

萧宁也是想不到刑部尚书的好人选,萧谌如此道来,又补了一句,“可让许尚书举荐。”

刑部执掌天下要案,审查天下要案,这是大昌律法代表的地方,是以一部尚书,必须好好选。

萧宁颔首,萧谌一眼瞥过她,“行了,没什么事了,自忙去。我要见程永宜。”

这急于将萧宁打发去,随后又要寻程永宜,萧宁眉头跳了跳,有心想问问,话到嘴边,萧宁又给咽了回去,乖乖地退去。

这番举动引得萧谌干瞪眼,嘟囔道:“连问都不问我寻程永宜做甚,你这是心里有数,亦或是不在意?”

啊,愁死个亲爹了啊!

萧宁才不管萧谌怎么愁呢,萧谌见程永宜不是应该的吗?

程永宜现在还是达侯,随周兴他们一道出去,沿途所见之国,他国与大昌有何不同,有何相同,难道萧谌能不想知道了解?

“殿下。”萧宁从萧谌处出来,便往政事堂去,同时萧宁也想到一个问题了,从前她是公主时,兼尚书令没什么问题,现在她都成太女了,储君,还要领尚书令之衔吗?

果然是都无视她是尚书令这一点了吗?

“殿下。”萧宁刚回来便失了礼,难免让人一顿,不解地追问一句,以确定萧宁是不是有什么事。

萧宁被唤得回过神,连忙道:“无事。我是想到一些小事了。”

就算不是小事,也不宜在此时多说,萧宁算了算日子,问起:“以令无类书院的学子前来,什么时候到?”

无类书院,这些年人才辈出,就算是从前怎么都觉得萧宁办起这个学院不对劲,不应该的人,如今态度亦全然不同。

虽然无类书院依然还在萧宁名下,可这无类书院为天下培育人才,有目共睹,谁还能把一座养天下学士的书院当作不存在?

政事堂诸公都清楚,萧谌硬气地撤了那么多官员,一个不留,那就意味着须得寻人替补。

人倒不是说没有,只是一下子抽来那么多人,并不容易。

萧宁养了无类书院这些年,为的就是将来有一天,不管发生任何事,朝廷不至于无才可用。

区区二三十人换下便换下,天下间想当官,又能当得好官的人多了去,她用不着为了这二三十人操心。

无类书院有不少成绩优异的人,官位空下了正好,萧宁不用费心怎么把人塞到哪儿去。

“再有三日该到了。”萧宁一问,负责此事的明鉴马上答来。

“水公、铁公两位退了,该商量以何人入政事堂。先前我提出虽不为三省之长官,可为参知政事,同为政事堂之人,最近忙着旁的事,倒是把这一桩忘得差不多了,如今我是又要旧事重提,诸位还是之前的想法?”萧宁提问,也是等着他们给个答案。

姚圣眉头跳了跳,大昌实在是开一代先河。

想自古以来,宰相只一位罢了,大昌倒好,一口气整出七个,好嘛,七个就七个,名额一多,大家机会也就多了。

好不容易才适应,现在好了,萧宁觉得七个不够,想再寻几个人一道帮忙。

“殿下,凡事不可过度,若是过了,就显得不值钱了。”姚圣隐晦地提,萧宁低头一笑,“双拳难敌四手,一个宰相能做的事有多少,一群宰相能做的事又有多少,有结果在,假不了。”

这一点姚圣不能否认,还是忍不住小声地道:“那也不能多多益善。”

说得那叫一个苦口婆心,萧宁这回不笑了,板起一张脸道:“你的意思我都明白。我就一个初衷,希望用心办事,办好事的人越多。政事堂事务本就繁多,我须得考虑你们的身板,累出个闪失,心痛的还是我们。”

姚圣细细一品,也不能说萧宁说假了,只是相较而言,丞相是忙的好,还是不忙的好?

这是一个让人不得不深思的问题。

丞相忙的话,是国家大事太多,亦或是底下的人太过无用,怎么都好像并不怎么好!

“况且,可为丞相,只因无宰相之位,倒是让委屈了,何必呢?”萧宁也是为人着想,并不希望因一个头衔事宜,最后闹得大家都不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