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劫富来济贫(第2/6页)

“走吧,回去歇着。明日还得忙,趁他们考虑到底应该告诉我们山民多少人之前,我们得开始准备粮食了。”萧宁打了个哈欠,哪怕困,明天还得早起干活。

贺遂已经无话可说,谁让萧宁都已经想好劫富济贫了。

视线落在一旁的玉嫣身上,这个主意就是这位小娘子出的。

玉嫣岂能注意不到贺遂的打量,视若不见,低眉垂目的随在萧宁的身后。

***

山民虽退,萧宁的黑衣玄甲依然镇守村落中,为了保证能够尽早的探明山民是否下山,萧宁甚至让人建起瞭望台。保证居于瞭望台之上,能够观察山民的动静,早做预防。

山下的动静当然避不过山上,毕竟萧宁建起那高高的瞭望台,压根也没想瞒过任何人。

萧宁虽然好说话,东西愿意平白送给山民,却不意味着对山民从不设防。

这点,正是萧宁通过瞭望台,告诉昨日和她交手的老者的话。

你防我,我防你,本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而且他们山下有足够的能力对付山上的人。

萧宁这么准备,世族还以为萧宁刚接手梁州,这就准备跟山民开战。

结果第二日得到萧宁的召集。前两日刚跟萧宁齐齐会面一回的众人,听到萧宁有请,皆是一颤。

然而不敢不去,扬州世族们的头颅还悬挂在城门上,无时无刻不提醒着他们,和萧宁作对是何下场。

萧宁忙了大半夜,顾念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睡到日上三竿才起。

见梁州世族们已经是大中午的时候,正好请他们一道用膳。

萧宁不跟他们绕弯子,请人入座后一边吃一边道:“山民一再抢掠百姓,我初接掌梁州已经碰上几回,百姓深受其害,是故山民之患,不可不解。”

“当如是,当如是。只是不知小娘子有何良策,可有我们能帮得上忙的地方?”面对萧宁旧事重提,对于每一个来到梁州当刺史,一开始都雄心勃勃要平山民之乱这件事,应对办法,他们也是驾轻就熟。

“的确有需要各位帮忙的地方,是以才请诸位来此一趟。”一群人说的是客套话,萧宁又怎么会允许他们客套?

这一刻的萧宁冲他们露出了笑容。

意思意思说句话的人,万万没想到萧宁请他们来为了山民之事,还真是有用得着他们的地方?

众人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诧异,同时还有纳闷,萧宁想让他们怎么帮?

“山民下山惊扰百姓,皆因今年天旱,颗粒无收,山上又有鸡瘟,以至于粮食所剩无几,为保全族人性命,明知不仁不义亦为之。”萧宁将山上的情况细细道来,一众人听得拧紧了眉头。

“所谓山民更是贼,多年来惊扰百姓,搅得梁州不得安宁。既然山上情形如此严峻,小娘子何不趁此大好机会,一鼓作气,平定山民。”马上有人给萧宁出主意,也以为这就是萧宁解决山民之患的办法。

“诸位可曾听过一句话?”萧宁并没有因为这个主意动怒,轻声地问起。

“赶狗入穷巷,适得其反。眼下山民受天灾缺粮,为活命,秋收方过,已然下山抢掠。值于此时,若是我等深入山林,赶尽杀绝,本已经走投无路的人,必与我们生死相搏。

“山林茂密,以此为战场,我方处于劣势,而山民久居山中,对山形地势了如指掌。如此作战,我方胜负几何?”

萧宁接连提出问题,等着他们给出答案。

一群人面露尴尬,万万想不到,萧宁竟然会问出这么多问题。

“上天有好生之德,我等中原之士,既然称之为仁义之师,纵然山民非我族类,然与之交好,多一个朋友多一个帮手,何乐而不为?”萧宁终于把想说的话说出口。

其他人对视一眼,有人轻声地道:“依小娘子之意,该如何与之交好?”

“山民逢此大难,若我等助他们度过此等难关,难道还怕他们处处视我们为仇敌?”办法萧宁早就想好了,就等着眼前的这群人助她一臂之力。

“可是山民好斗,纵然我等助他们渡过难关,来日他们翻脸不认人,我们又当如何?”作为久居于梁州的人,最是清楚,很多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比如这些山民,就不是他们示几回好能收拢的。

“我等行事,仁至方可义尽。既有意同山民交好,当与之示好,若是来日他们忘恩负义,翻脸不认人,我们已占大义,斥责于他们,无论是攻或是守,皆师出有名。”

萧宁一番话说得在情在理,真没人能说出,就该立刻将山民一网打尽,杀得片甲不留的话。

萧宁一边说话一边吃饭,吃得半饱了,也终于放下筷子,起身朝众人作一揖道:“是以,此事望诸位助我一臂之力。”

如此殷切的态度,让一群人都有一种不好的预感,拿不准萧宁,希望他们帮什么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