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关门放姚圣(第3/7页)

有些细节上的事,萧宁并不是专门教导程八子礼节的人,况且规矩更讲究耳濡目染,萧宁碰上程八子做得不对会指出,可程八子在萧宁的面前一向规矩,问题自是不可能暴露。

跟萧家的儿郎出去就不一样了,吃喝玩乐,每一种规矩,这些自小受教导长大的人,早已经深入骨髓。

论文论武再怎么不及对方,碰上礼节的事,一个个都可为人师。

毕竟这规矩一开始教的几乎都是家中的女眷,有何不对的更是暴露在卢氏面前。

两家的女眷,哪一个见着卢氏不是乖乖站着,多一句话都不敢提。

卢氏对家里人的要求说高不高,说低不低。其一,礼节不可废,谁出门代表的都是萧家,不能丢萧家的脸。

其次,有没有本事都成,对有本事的人必须尊敬,不如人就要认,绝不能打肿脸充胖子,最后闹得颜面尽失。

第三,家里有本事的,没本事的听着。当然,你想扛事也成,你上!

额,人贵自知,这本事大小,不是不服气就能改变的。没本事偏闹腾,这不是想家宅不宁吗?

总的来说,萧家养的人,别管本事大不大,至少都不是不讲理的,能懂得自家和睦,才是家族繁荣之道,争取成为不拖家族后腿的人!

这觉悟,亦是绝无仅有的!

***

随着时间的流逝,到了萧宁约定到无类书院上课的那一日。

萧宁之武,夺冀州,定青州,引蛇出动,关门打狗,全歼曹军主力;御西胡,引天助,桩桩件件,已为天下知之善谋善兵。

然其才,早年京城纵然有些传闻,那不过是儿童间的玩闹而已,如何能比得上为这书院先生,为学子传道授业解惑?

不喜于萧宁之张扬之人,然对萧宁之功绩,便是书院也是萧宁所建,再加上推行纸制之法,又有印刷术,使天下文坛为之一变,亦不能否认。

纵然不相信萧宁如此年纪能为人师,总是不能太不给人面子,一开始就拆人的台。

听一听萧宁的课,若是讲得不好,也就给了大家指出意见的机会,往后,谁也可以就这一回的不成功对萧宁指指点点。

萧宁岂不知众人所思所想,她要的就是一个机会,只要有人给她这个机会,想打倒她,岂有那么容易。

正装而出,因有孝在身,萧宁一身素白,纵然小小年纪,因其相貌出众,更显得出尘脱俗。

今日亦是好天气,萧宁选择在一日之晨,阳光未烈之际上课,看着聚集在操场上的人,萧宁露出了笑容。

本来在操场汇集,交头接耳说话的人,远远看到萧宁行来,急急地正色。

这样的人里,老少皆有,男.女各司一方,可以看得出来,其中自是男子为多。

萧宁并不气馁,至少有女子愿意珍惜她所给予的机会,想方设法为自己争得一个未来,哪怕这个未来将来不知会变成什么样,她们都不会因此气馁。

“今日到此之诸位,我姑且论之,诸位姑且听之,若有不合诸位之意,可驳之。天下之理,非一人可定,各抒己见,方得知错在何处,对在何处。诸位不必手下留情。”

萧宁显然生怕别人不挑她毛病,一张口,落落大方请人只管挑她毛病,有什么想法,只管说,只管提。

不说其他,仅此气度,在场众人,谁能不服?

不少人赞许地点头,甚以为凭此气度,萧宁足以上这一堂课。

“当日学院学子请之,请论何以为人。所谓人,《礼记》中载: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萧宁说话间,已经有人将一块大黑板搬出来。

当年在宫中上课,萧宁都能想出制黑板上课的事来,开了学院,岂能少了这等好物。

今日开课,萧宁更是早早命人特制一块大黑板,上面的字,萧宁拿着魄的笔一笔一笔的写下,一个人字落笔而成,苍劲有力,飘若浮云,刚刚推行纸张的人,好些都不太适应在纸上写字,这写出来的字,丑得厉害。

纵然如今对书法的要求并不高,但对于美好的事物,一个字写得是否让人看得舒服,总是最直接的感观。

一时间指着萧宁写在中间的人字,都开始评价起来。

“我一向请诸位修书著经,务必以浅显易懂之言,传达天下,不仅是现在,将来,这些文字不再只是一些身居高位者才能读懂的,彼时这天下,至少人可知理。

“是以对于人,我以为,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好当下的路,不会想着一步登天,能做到这一点,已是难得。”

这大白话,不管是刚读书识字的人也好,已然读书日久的人也罢,都能听得懂。细细一品,正是如此。

“好!”总有人愿意给萧宁喝彩,这样的叫唤,掌声亦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