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少年志在,国粹不死(22)(第3/7页)

总体来说,千万粉丝对顶流的爱还在。

轮到电影一番风红缨时,氛围变了。

一个个就像是上战场杀红了眼的将军,紧咬着风红缨不放。

[我说什么来着,风红缨这几年就是利用京剧洗白自己,看吧看吧,终究露出了狐狸尾巴!]

[为什么会这样?好失望啊,不是说好的退圈吗?咋又一头扎进了娱乐圈?]

[脸真大,一个十八线小网红好意思出来压我家哥哥的电影番?]

[就是,风红缨凭什么在电影中当一番?真好笑,以为自己穿上了戏服就能去电影圈唱大戏了?]

[明明戏唱得那么好,为什么要去娱乐圈掺一脚啊?搞不懂。]

[啧啧啧,京剧赚钱少呗,还能为什么?]

[京剧还行吧,我家亲戚和风红缨在同一个单位,月收入都一万+不止,还有不少津贴呢。]

[瞎说,京剧是国家扶贫项目,扶贫是什么意思你懂吗?]

[楼上姐妹说的工资太假了吧,知道吗?京剧专业是全国各大高校少有减免学费的专业,一看就没赚头。]

……

一辆旅游大巴上,一行人赶时髦都开了微博,刷到这些评论,车上的人笑了。

无知可不就好笑吗?

他们剧团富贵着呢!

风红缨已经练成了一颗坚不可摧的铁心,面对网上的抨击话语,风红缨权当自己眼瞎看不到。

她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连电脑打字都不会的小白鼠,这些在网上带节奏的人中,说不定有一部分还是赵导喊人买的水军。

为了造势,赵导对外并没有将《探花郎》又唱又演的亮点形式告知大众,所以网友们都不明白风红缨凭什么能霸占电影的一番位。

原因很简单。

这是一部京剧电影,以风红缨如今在京剧届的地位,她值得一番。

再有,电影的名字叫做《探花郎》,风红缨的名字不放在一番位,那放谁的合适?

放五音不全的顶流?

赵导晦气地摸摸自己光溜溜的大脑袋。

真放了顶流的名字,回头票房糊了是必然,大奖嘛,恐怕也会离他摇摇几万里远咯。

拍电影花了两个月,配音配了一个多星期,赶在新年前,赵导将《探花郎》的成片导了出来。

电影要先送去过审,国内在审时,赵导和几个制片人揣着片子满世界的飞。

国际上四个比较出名的电影节都是一年举办一届,最早的是在二月份举办,为了能及时参与评选,赵导等人忙的连新年的饺子都没空吃。

-

电影顺利通过国内的审核时,片方拖欠风红缨的片酬尾款打了进来。

望着上面一串的‘0’,闻人老再度将风红缨喊到了办公室。

“委屈不?”闻人老问了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

风红缨微怔。

闻人老双手撑在下巴处,苍老的声音响起。

“你是我一手招进剧团的,关于你的事,团里除了你师父,就属我了解的最清楚。”

顿了下,闻人老浑劲有力的老眼抬起来直视着风红缨。

“长得好,又会来事,小风,当年你要是坚持在娱乐圈演戏,你现在的身价肯定远超现在,毕竟那个圈里日进斗金,而咱们剧团——”

“院长,您想哪去了?”

风红缨打断闻人老,轻笑出声:“我只是尘世中的一块砖罢了,祖国哪里需要我,我就往哪挪。”

“钱这玩意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要那么多没用,院长,我是真的喜欢唱戏,这点希望您务必相信我。”

闻人老笑着点头。

“相信,当然相信,不过是觉得你在演戏方向很有天分,倘若当了演员,恐怕早就在顶峰了,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连个金厅入场的门票都不敢僭越收下。”

娱乐圈可不讲究师道,经常出现徒弟红了就抹黑踹飞师父的例子。

京剧圈不一样,师父是牌面!

古时戏子们挂在嘴里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师父”。

京剧讲究传承,一代一代的往下传,有了师父才有归属感,才有京剧魂。

抬出了师父,那就不得不说说师门里的长幼之分。

诚然风红缨是戏曲届近几年的新秀,但同出师门的程娇娇在戏圈的地位也不低。

程娇娇算是风红缨师父的外门弟子,没正经拜过师门,但人家的辈分就是比风红缨高,唱戏的底蕴也比风红缨深厚,这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程娇娇拿到金厅演唱会的邀请函是众望所归。

但是,如果这种事放到了娱乐圈,风红缨压根就没必要谦让。

为了红,为了资源,徒弟背叛师父的人比比皆是,更何况是一个外门师姐。

可惜,没有但是。

风红缨脚踩的是京剧圈,京剧圈有它独有的规矩!

考虑到这个,闻人老才会问风红缨委屈吗?

“不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