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第2/3页)

她和丈夫都是一辈子做学问的,偶尔还要接济一下家境贫寒的学生们,这辈子也真的没攒下多少家业。

倒是他们唯一的女儿,不知道怎么养着养着就变异了,好好一个硕士研究生,居然跑去做生意了,还在沪上找了个特别有钱的女婿。

本来女儿是想在沪上买个房子把自己接过去养老的,她却舍不得这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女儿没办法,前几年趁着对门要卖房子换别墅,索性把对门也给买了下来,逢年过节有空就带丈夫孩子来陪她住几天,夫妻俩也不缺钱,因此对门那个房子就一直空着,也免得他们突然回来没地方住。

唐家母女盛情难却,只能退了宾馆,把行李都搬了过来。

对门这间房的格局和钟雁南住的那套一模一样,只是因为长时间没人住,显得有些冷清,但一应家具电器都很齐全,天然气水电一拧开就能用。

中午因为赶时间吃得简单,晚上唐妈就大显身手,做了一桌大菜,拿了最大号的砂锅,炖了满满一锅火腿冬笋,火腿是自家土猪肉腌的,冬笋是娘家山上挖的,更让钟雁南惊喜万分的是,桌上居然还有一大盘酥鱼和大虾!

酥鱼是村里大塘里养了一年的胖头鱼,各个都有十来斤重,鱼头切下来炖豆腐吃,鱼肉切块,拿姜片和盐腌制片刻,沥干水后,裹上蛋清面糊炸至金黄色,这样做出来的酥鱼,冻起来可以保存大半年也不会坏。

吃的时候先热油锅,把葱姜蒜放进去炸香了,倒水煮沸,把鱼块放进去煮熟就可以吃了,喜欢吃辣的还可以放几个干辣椒,做出来的酥鱼外皮柔韧,里面的鱼肉也和鲜鱼不一样的口感。

大虾也是唐家备的年货,今年因为疫情家里没请客,还剩了好些,唐妈干脆拿了一半过来给章家卉,这孩子身上只怕没多少钱了,面皮又薄,不好意思找他们开口,唐妈也不好直接塞钱给她,只能给她多准备点吃的,这样起码在吃饭上能省下不少钱来。

“月红,你这手艺都可以来省城开饭店了!”要不是年纪真的大了,钟雁南真想不顾一切的吃撑为止,可是医生叮嘱过她,到了她这个年纪,晚上吃饭最多只能吃七分饱,吃撑的危险比饿肚子还大,看着桌上还剩了大半的好菜,钟雁南惋惜的不行。

幸好她当机立断,把唐家母女给留下来了。

“都是家常菜,我们那都是这么做的,钟老师您觉得我做的好吃,估计是我们那的东西新鲜。对了,我还带了点艾叶粑粑,明天早上我蒸两笼艾叶粑粑,再做个年糕泡饭,正好带了些新鲜荠菜,切两把荠菜进去,您看怎么样?”唐妈自从看到钟雁南屋子里那满满几个书架连书名她都看不懂的专业书籍,就对她老人家用上了“您”这个尊称。

“好好好!你做的肯定好吃!”钟雁南眼前一亮,荠菜年糕泡饭她也很久没吃了。

吃完饭,钟雁南从柜子里取出了女儿给她买的消食茶,煮了一大壶,四人坐在沙发上,一边喝茶一边聊天。

钟雁南大半辈子沉迷学术,本身就是个性格有点天真的老太太,听到唐妈说之前封城,村里买不到口罩,都是自己家拿缝纫机和棉布做的口罩,这次出门,也是找村里借的储备口罩,忙关心起来——

“我女儿女婿就是做贸易的,前段时间刚给我寄了一大箱口罩,我也不常出门,你们回头带回去用。”

“这怎么好意思?现在口罩多贵啊!”唐妈想也不想就拒绝了。

“贵什么贵?拿去为人民服务就不算浪费!”钟雁南拍了拍唐妈的手背,“安心收着,就当是我私人捐给村里的。我女婿就是做这买卖的,家里还能缺口罩?”

“钟老师,您说您女婿就是做口罩买卖的?那……我能帮咱们镇上找他帮忙采购一批口罩吗?就按市场价就行!”唐新岚却是眼前一亮。

一箱口罩,只能解上唐村的燃眉之急,现在全省刚解封,虽然可以自由出入,但到哪都要戴口罩,口罩的需求量反倒比一开始疫情突发的时候更大了。

虽然省里开通了网上预售限购口罩的通道,但毕竟僧多粥少,城里的网友还能抢到,乡下的就麻烦了,即便抢到了,没在限定时间内拿着有效证件去领取,也会自动失效。

据说陈新平因为口罩的事情,已经跑了两趟省城了,但现在到处都是排队等口罩的,轮到他们还不知道猴年马月呢……万没想到她们走这一趟,居然还有这等收获!

唐新岚本想先打电话给陈新平,但转念一想,镇上一切采购都要走审批程序,等到审批完了,黄花菜都凉了,想来想去,干脆她这边先想办法抢一批,到时候要是镇上要的不多,剩下的还能放直播间里卖,总之不会亏本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