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番外1-2(第2/3页)

纳尔森打算将野化放归过程作为课题写成论文,为此专门事先制订了一套规划。全流程不算复杂:先训练莉莉娅捕猎和寻找水源,确保她在野外不会活活饿死渴死;而后让莉莉娅到草原上实地体验生活,由乔安娜教她如何随机应变运用已有的技能、寻找栖身之所、躲避敌人和应对冲突。

前半部分进行得很顺利。在乔安娜的示范下,聪明的莉莉娅有样学样,很快就能够熟练地独自捕食贝拉买来给她练习的鸡和半大小羊,并循着水汽找到藏在草里的水洼。

然而,到了后半部分,问题来了。

——简而言之,就是莉莉娅没有半分野外求生的积极性和紧迫感。

被从没见过的动物吓到时,她确实会慌张上好一会,但也就仅限于慌张了。她没有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对陌生事物的唯一处理机制是绕着走,完全不在意对方有没有危险、能不能吃。

哪怕乔安娜亲自示范过“这个能吃!这个也能吃!”,对于鸟蛋和蜥蜴甲虫这类稀奇古怪的食物,莉莉娅始终敬而远之。

要知道,含水量丰富的食物——比如血和蛋液——可以提供部分水分,帮助身体度过干渴难关,因此食物永远是维生的第一要素,像莉莉娅这样只愿意吃新鲜生肉的挑食的家伙,在缺乏猎物的旱季很难能活下去。

而且莉莉娅未免也太过随性了,没被吓到的时候,她走在草原上就跟出来郊游似的,闲庭信步,悠然自在,追不到猎物就随它去,跑累了就随便往地上一趴,行动全凭自己的意愿来。

乔安娜磕磕绊绊地带了她几天,心力尽瘁,只感觉比当年养熊孩子还要费劲。

至少孩子们熊归熊,母亲讲话总会乖乖听。莉莉娅不犯浑不捣乱,但相对应的,乔安娜说什么她都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这副万事不经心的模样让乔安娜又气又恨,恶狠狠训:“你就不能认真一点?!”

莉莉娅把脑袋枕在前爪上,抬眼望她,眼神明摆着是在反问:为啥?

“这些知识都是你未来独立生活可能用得上的,你不好好学,难道打算让贝拉养你一辈子吗!”

莉莉娅眨巴眨巴眼睛,理所当然,理直气壮:那不然呢?

如果条件允许,乔安娜真想敲开那颗黑脑袋瓜看看里面装了些什么:“你是一只花豹哎!拿出点花豹的志气来。寄人篱下,仰人鼻息,你都不觉得丢脸吗?”

显然,跟一只从小被家养大的花豹谈自由与自尊是没有意义的。莉莉娅毫无反应,看眼神,她反倒觉得乔安娜有些莫名其妙。

她忍不住开口说话了:“这能有啥丢脸的?贝拉妈妈可有能耐了,每次都能捕回猎物,洞穴里也冬暖夏凉——不像现在这样,老受罪了。”

乔安娜:“……!”

换位思考一下,是她思维狭隘了。

她总下意识以为所有动物都是向往自然、‘不自由毋宁死’的。但其实一般的动物并不会有那么高的思想觉悟,在满足生存这一基础目的的前提下,活着享福和活着受苦,哪个更好一目了然。

如果有得选,谁不想每餐都有可口的精粮和洁净的清水、每天窝在软和的沙发或床铺上、不用担惊受怕提防天敌的侵扰、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呢?

乔安娜也不止一次怀念过曾是人时舒适安逸的生活,感同身受地理解了莉莉娅的选择。

她扭头就跟纳尔森说了这事,表示野化放归应该尊重当事豹的意愿,强扭的瓜不甜,强放的豹不能活。

纳尔森的毕业论文还指望着这次放归行动,当然不能说不做就不做。

他提出质疑:“野外才是适合花豹的天地。莉莉娅才两岁,她现在觉得成天吃了睡睡了吃的生活好,等在屋子里待久了腻了,迟早会不开心的。”

乔安娜反驳:“你又不是花豹,你怎么知道她会不开心?”

这回轮到纳尔森无言以对了。

人类都有不轻易死心的特性,明知希望渺望,却仍会执意要求再试一试,纳尔森也不例外。

乔安娜拗不过他,便借着定期探访几个孩子和老熟人们的空隙,继续带莉莉娅体验草原生活。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这趟游历之旅推进到泰哥领地的时候。

在嗅到泰哥在领地边界的气味留言板上留下的信息时,莉莉娅尾巴一颤,过了电一般,瞳孔紧缩,耳朵也精神地立了起来。

她一时间被那股奇特的味道迷住了,在树干旁流连不去,抽动鼻子细细闻着。

乔安娜本来都走开了,一扭头发现她没跟上,只好折回来,问:“怎么?有什么新发现吗?”

莉莉娅仍沉浸在嗅觉的世界里,一双眼睛眯着,不时喷鼻甩头,如痴如醉,无法自拔。那专注的模样,说是在吸猫薄荷都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