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第3/5页)

戴誉:“……”

一个校办工厂,野心还挺大的。

“许厂长,郑科长,你们急于发展工厂的心情我能理解。”戴誉耐心解释,“但是这次跟我师兄那次的情况并不一样。高压泵是先由咱们厂生产了,才被水利研究院看中的。但是我的水轮泵却是定向为水利研究院研制的,现在设计方案和图纸都交给了水利研究院。具体怎么生产,由谁生产得听研究院的。”

许厂长锲而不舍地追问:“你是水轮泵的设计者,跟研究院商量商量,让母校的工厂参与生产,研究院应该可以理解吧?”

戴誉没有将事情说死,只道:“我本就是京大的学生,咱们三系工厂能生产我设计的产品,我当然求之不得了。不过,这件事我得先跟设计院那边联系确认一下,我自己是做不了决定的。”

“那行,你尽快去问问,我们等你的好消息!”许厂长鼓励地拍拍他的肩膀。

从三系工厂回到学校,戴誉按部就班地上课学习,只等周末回什刹海的时候顺便咨询一下王院长。

谁知礼拜五去实验室开课题例会的时候,他却再次被郭师兄点名提溜到了门外。

“师兄,你这是咋啦?”见他表情严肃,戴誉小心翼翼地问。

“听说三系工厂想跟你合作,生产你设计的那个水轮泵?”

“对啊。他们跟你说啦?”戴誉点头。

师兄语重心长道:“这是个不错的机会,你不要因为他们上次拒绝过生产水锤泵,就对这次的合作有逆反情绪。”

“我啥时候有逆反情绪了?”戴誉满脑袋问号,为了学校发的奖金他也不可能拒绝让三系工厂生产自己的设计啊。

“还说你没情绪!”郭师兄却自顾自道,“上午许厂长给我打过电话,跟我告状说,你过了五六天了还没给厂里答复,可能是对上次的事有情绪了。不过,他也松口了,只要你能把水轮泵的生产任务争取到厂里,他可以让你担任这个项目的副总工,全程跟踪项目投产。”

戴誉:“……”

只是拖了五天而已,就拖出来一个副总工?

郭师兄继续劝道:“我当初都已经是章教授的研究生了,才凭借一个新型高压泵当上产品总工。你现在才读一年级,就能当上副总工,这个待遇已经十分丰厚了。要不是厂里急着参选五好企业,参加全国群英会,许厂长是不可能开出这么丰厚的条件的。”

“你去当了副总工,以后有什么新项目,厂里肯定会优先考虑生产的。”郭师兄劝得苦口婆心,生怕他意气用事,错过了好机会。

戴誉点点头,对他解释:“我没啥抵触情绪啊,只不过许厂长跟我说这件事的时候是礼拜一,我得礼拜天跟我对象回家了才能见到水利研究院的王副院长。”

郭师兄:“……”

“你放心吧,明天礼拜六,我下午就回去问问。估计王院长不会那么不近人情的。”

*

次日下午,戴誉去了九号院拜访王院长。

说明来意后,王院长果然如他料想那般,没有直接回绝由三系工厂投产水轮泵的事。

戴誉诚恳地说:“我郭师兄的高压泵也是由京大校办工厂生产的,研究院既然选用了它,肯定是认可他的质量的。将水轮泵在北京的生产任务交给我们学校,在质量方面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水轮泵的质量问题我并不担心,我担心的是成本问题。”王院长没有给对方明示,只简单解释道,“你师兄的那个新型高压泵的价格其实比市面上的类似产品贵不少。”

“新型产品肯定要在性能和工艺上有一些改进嘛,价格贵一点也是正常的。”戴誉不知道高压泵的价格到底是怎么制定的,但还是努力给厂里找补。

王院长摇摇头:“我们的研究员已经仔细对比过了,工艺上与其他产品基本一致,甚至还要差一些。性能方面确实比较先进,但这只能说明你师兄产品设计得好,跟生产企业没什么关系。没准放到其他厂去生产,工艺还能更先进。”

戴誉:“……”

三系工厂这么不争气的吗?

“而且,如果放在其他工厂生产,在保证相同产品质量的条件下,或许还能将价格压下来一些。”王院长意有所指道。

戴誉坐在椅子里,凝神思索了片刻,总觉得他这话不只是说价格和工艺问题。

他最开始说的,好像是成本问题?

除了原材料、人工、水电这些明面上的因素会影响产品的成本,其实还有一个在后世可以忽略不计,但在当下却是赔钱大户的因素——废件损耗。

按照郭师兄之前提过的,车间里的铸铁件废品率在百分之十以上。而铸铁件的生产只是生产一台机器的第一个环节,如此看来,真的很难想象成品件的废品率会达到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