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洞庭之围(第2/4页)

江宗主这番毕,将席间众人讲得哑口无言。

又因他所言向来被奉为不易之论,这番话一传十十传百,逐渐简明扼要,归纳成了“长孙茂难求”五个大字流传开来。

而多年过去,武曲没能再世,赌坊门口的玉牌渐次撤下,而各种佯装武曲骗取天价酬金之人,或锒铛入狱,或逍遥法外,近些年也随之式微。

浮世新人换旧人,少有人物可万古长青。

武曲之名,也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

如今这一代江湖小辈,津津乐道于长孙茂“难求”,以至于各门各派都要揪出个年轻英俊的晚辈来比拟此人的“难求”,并称为“五小难求”。长孙茂一张光头画像在一众小辈之间广为流传,一度引得各门弟子竞相效仿,但却少有人去探究当初那个四六不着的光头小和尚如何成了今日这个冷面人,也无人深究长孙茂究竟为何难求。从前王孙公子与一代豪侠的璧人佳话,也渐渐成了他一个人的故事。

数年之前,长孙茂在鄯城偶遇独逻消,两人把盏论故之时,不知达成什么协议。不久,长孙茂说动剑老虎应允番邦侠士前来终南论剑,并独逻消为四主判之一,还将当年“定情吉物”作为终南论剑头筹嘉奖。至此,璧人之说更是销声匿迹。

有极少数人仍旧瞻仰武曲,但多半也是因景仰长孙茂而间接知晓此人英迹。每年终南论剑,不少人前去太乙镇只为远远一窥长孙茂真容,但这些人多半不知,清茗对谈,一年一会,只为祭奠那位被江湖遗忘多年的故人英容。

·

更少有人知道,她这位故人身在仙境之中躺了八年,托长孙茂的福,虽只剩半口气在,却依旧还苟延残喘着。

清醒的时候极少极少,八年如一日,当真日月如梭,忽然而已。

所知晓有关长孙茂的事,也多半经由尹宝山口述。

而尹宝山所知,也不过道听途说罢了。

他能比江湖人知道的多那么一点,便是长孙茂一直在劫复阁门下奔走。

经由重甄一心经营,劫复阁也已云程发轫,早不是当年那个规模。

尹宝山自始至终云游世外,忽然有一天,重甄寻上门来,交给他一只平平无奇的素面银盒,请他帮忙带回三神山交给方鹤,余下的事,劫复阁会料理好。

不久之后,尹宝山知道了那盒子里装的是一只蛊。

他问重甄,为什么不直接给长孙茂?

重甄沉默了很久,说,“多年前,有故人托我照顾一个小姑娘。我照料不周,令她险些丧命,因缘际会,被人用神仙骨所救。我察觉神仙骨受不少奸人觊觎,便以劫复阁之便,为她更改名姓身世,养在一位剑南道友人家中。劫复阁之外,世人若要查她名姓,多半只能查的只言片语。此事始终瞒着长孙茂,只因我怕他心有执念,一着不慎而行差踏错。此事我做的不妥,这七年我也竭我所能,借他便利,只为弥补他。但数月之前,长孙茂却察觉此事,寻到了剑南道,与我有了一番争执。在那之后,他负气离去,多年来独身走动,踪迹难寻,我始终没有找到他。”

郁家人总想要一个女儿,前些年好容易得来,却又夭折了。虽不是血亲,多年来却待她极好。她身体承受不住神仙骨,大小伤病不断,郁家人自然不常领她出门。养在深闺,与外界并无交际往来,于是旁人只知郁氏有个弱不禁风的闺女,只有闺名,连大名也不曾取一个,旁的外人更是一概不知。哪怕有人有意或无意打听,劫复阁也已将她一概过往抹去,只留下寥寥术语生平,自然不会往更深处想。

此事做的万无一失,为保无虞,重甄只每数月以会友为由去郁常家中探望,以免惹旁人猜疑。

不过通常萍月并不大愿意见他。

长孙茂多半也是偶然从阁中人口中听说此事。

但两人自小一处长大,长孙茂自然比旁人更了解他。虽知道他于郁常有恩,但郁常于他交际不深;他腿脚又不便利,何至于一年三番两头为这点交情过蜀道。稍加思索,便觉出此事于他性情不合。长孙茂又何等神思敏捷,立刻寻到剑南,问他,郁家,有人是不是有神仙骨。

那时重甄不知道长孙茂心中只有猜测,只以为重甄对郁家有恩,是送神仙骨救了郁家人;对此事却并不十分确定,出此一问,全是在讹他罢了。

奈何他心中有愧,立刻端出兄长身份压他一头:“长孙茂,你不要做傻事。”

重甄至今都记得自己如何被掀飞出去。

那时不轻一拳,揍得他眼前一黑,过了许久方才恢复知觉。同时,一股腥甜从肺腑翻涌而上,顷刻间听见刺耳轰鸣。

他一动也不能动,因为立刻,一支碧玉佛陀擦着他的脖子钉进青石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