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丹药(第3/5页)

就像皇后娘娘叫住她问的最后一句话,问她知不知道皇上在磕丹药。

其实这宫里,现在没什么消息是她不能知道的。

可她很清醒,也很明确的选择了自己的路:她不会冒着被皇上厌恶的风险,去劝谏皇上不要服食丹药。

就像她不允许弘历去劝皇上杀曾静。

这都是皇上铁了心的选择,她只要做着皇上心里最合适的那个人就够了。

穿越到这里,对她来说,比起之前的生活,算不得幸运算不得不幸。如果非要形容,对她来说,就像是误入了一所高中。

她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多的做对题目,然后顺利毕业过上美好的生活。

身边的人,对她来说就像是同窗,有些人会阻碍她学习答题,那她就离对方远点,适当还要警告对方:嘿,自己不学别耽误别人。

而对于那些友好的同窗她也不吝于表现自己的善意。

但她们的关系最好也只能像是同窗:起初入学的时候,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家庭背景,而毕业的时候,每个人也都会有自己的分数和结局。

或许在相处的过程中,有欣赏有欢笑有心照不宣。

可就像念高中一样,每个人终究要填报自己的志愿。

宋嘉书从没想过去干涉过旁人的结局。

所以她看着,看着年氏,看着齐妃,看着懋嫔,一一走向了她们选择的道路,她尽量保持友善,然而不置一词。

说到底,旁人选择怎么样的方式来生活,在她看来都是对方的自由,每个人都该去求仁得仁。

就像将来,她会看着皇上走向他的结局是一样的。

——

且说皇后的丧仪完毕,内外命妇各自散去。

曹佳氏带着儿媳回府的路上,就不免道:“皇上一次面也不露,皇后娘娘的丧仪还这么有条不紊,真是多亏了贵妃娘娘用心。可见娘娘是厚道人。”

现任的平郡王福晋也忙点头笑道:“额娘说的是。皇上刚登基那两年,王爷还跟着四阿哥在宫里念书,至今说起熹贵妃娘娘,都是感念当时娘娘的照顾呢。”

曹佳氏似是叹似是喜:“福彭到底是个有福气的孩子,没被他阿玛和曹家之事牵连。”顿了顿又道:“等以后,福彭的前程会更好的。”

平郡王福晋只是垂首喏喏,不敢接话。

因婆母口中说的这个以后,便是皇上驾崩四阿哥登基的以后。

作为福彭的正妻,平郡王妃自然也盼着自家夫君权倾朝野的一日。

可她到底还年轻,根本不敢论及皇室之事,至于当今会驾崩之事,更是想都不敢想。

平郡王妃是年轻的姑娘,自然是不敢想什么天子驾崩之事。

可如今,朝中敢想这件事的人可不在少数。

尤其是与皇上最接近的军机大臣们。

自打去年怡亲王仙逝后,皇上的身子和精神都是明显大不如前的。

其实关于官员的贪污亏空,从雍正四年开始,已经清算的差不多了——能吐出钱的早就吐出来了,剩下的就像是曹家这种,已经全家没有官职挤到菜市口去住了,就算赶尽杀绝也是没钱的,所以户部中清查官员的亏空可以说是告一段落。

但各地的税收亏空还远没有完。

康熙爷晚年,常常因各种事情免各地税收,国库常年亮着红灯赤字。

当今皇上与怡亲王从雍正五年开始厘清各地欠款,然后分派年轻心腹官员下去,开始从根上整顿吏治。

只是这非一日之功,且各地还常有些阴晴雨雪天灾人祸的,所以亏空自然是要慢慢填补的。

怡亲王在的时候,从未有一日放下过户部的工作,皇上自然也极重视亏空一事。

可今年,皇上居然连这件事情也看淡了。

一个人的身体可以生病,但要是精神开始放弃,才是最可怕的。

朝臣们见皇上居然连账也不收了,不免惶惶不可终日。

再加上皇上不光精神出了问题,这肉体也没好到哪儿去。

从怡亲王丧仪的吐血病倒开始,这一年来,皇上的身体一直算不得上佳。

尤其是四月里,皇后丧仪后,皇上刚搬回紫禁城,就又病了一次。

这回甚至病的不得不辍朝,也算是补上了皇后过世时没戳的朝。

——

如今且说,太医院的朱太医,自打皇后过世后就变了——变得头发特别少。

实在是压力太大,一把一把地掉头发。

朱太医还记得自己之前的两任院判是怎么凉的:一个是没治好皇贵妃和七阿哥,一个是没治好怡亲王和拖延了皇后的病情。

而自己,也没好到哪儿去啊,直接给皇后治死了。

因前车之鉴历历在目,而朱太医的心理素质又不咋地,所以朱太医自打皇后薨逝就夜夜不能寐,一闭眼就是自己被推出去砍头的场景,这头发自然是保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