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宫室(第2/4页)

寿嬷嬷忙道:“这是皇上看重娘娘呢,皇后娘娘住钟粹宫,熹妃娘娘住景仁宫,齐妃娘娘住延禧宫,裕嫔娘娘住承乾宫——都在东六宫,只有娘娘您的宫室在西六宫,且是翊坤宫,离皇上的养心殿也近。”

雍正爷登基后,并没有搬入乾清宫,反而仍旧留在养心殿。

从地理位置来看,乾清宫原是在正轴上,所以对妃嫔们来说住在东六宫还是西六宫,没什么分别。可如今不同了,皇上自己都搬到西边养心殿去了,自然是西六宫的妃嫔离皇上更近。

而这一回分封妃嫔,分派宫室,只有年贵妃的宫室在西六宫。

人人看来,自然都是皇上对年贵妃的眷顾深重。

年氏微微一笑,伸手摸了摸枕边的信函。这是这几年来,四爷凡外出,单独传回来与她的平安信。

她每一封都读过无数遍了,连信纸都被她抚的似乎变成一种布料般柔软。

年氏也盼着早点入宫,见一见皇上。

——

凝心院。

耿氏一进门先福身,一本正经道:“臣妾见过熹妃娘娘。”

还不及站起身来,就笑出了声。然后走近前来:“我跟姐姐的宫殿前后挨着,真是再好没有了,以后也不愁没人说话了。”

宋嘉书招手叫她,让她看自己画的图。

东西六宫的宫宇各六个,都是并排两个宫室为一行,共三行。

宋嘉书就在纸上画了六个框框,代表六个宫宇,然后把她们的名字填进去:“你瞧,太后娘娘的永和宫就在东六宫第二排靠东处。你的承乾宫就在永和宫西边,而我跟皇后娘娘的宫室则分别在你承乾宫的前后。”

宋嘉书又圈了一下延禧宫:“这是齐妃(李氏)的延禧宫,是在太后娘娘永和宫前头,而懋嫔(宋氏)为主位,带着郭氏武氏一起住的景阳宫在永和宫后面——皇上的意思,这是让咱们把太后娘娘包围起来啊。”

耿氏在脑子里很反应了一下这些‘宫’,然后才举起宋嘉书画的那张图:“还真是。”

形象的来说,皇上分给她们的这五间宫殿,像一个凹字一样,正好把永和宫就搁在那个凹里面。

耿氏就不免道:“可见皇上偏心年贵妃,偏把她弄到西六宫去,跟养心殿挨得近,跟永和宫离得远。”

宋嘉书表示理解:年侧福晋在永和宫跪没了一个孩子,还是让她离太后娘娘远点吧,免得彼此看着都不痛快。

且说太后当日,亲眼见年氏晕厥在自己宫中,进而失了一子。当然不免错愕和懊恼。又见皇上伤痛神色迥异往常,连带着十四一起去死的话都出来了,不免有些气弱,当即被皇上压制住气势,不敢继续再绝食追随先帝爷去了。

事后太后娘娘也赏赐了年氏些补品,但心里想必是不满意的:你不舒服就早宣太医歇着啊,非在我宫里小产,这叫个什么事儿!

太后娘娘自己是产育过六次的,自不信年氏怀胎七个月,偏偏在自己宫里这一跪,就跪的孩子没了。她深信这孩子本就是因年氏体弱,自己保不住的。

可惜当时情形紧张,太后没来及的说,事后每回太后提起此事,见皇上阴沉如墨的脸色,也只好咽回去,只能自觉晦气,自然也很不喜欢年氏。

皇上也有所察觉,这才把爱妃跟亲娘隔得远些。

耿氏放下年氏的宫宇,先操心自己:“姐姐瞧瞧,我的承乾宫不但旁边是太后娘娘,后头还是皇后娘娘,当真是在屋里都不敢大声说话。”

两重上司压在头顶上,对耿氏这种喜欢打听八卦的人,当真是一种痛苦。

宋嘉书对此也表示十二万分的同情。

耿氏又指着钟粹宫道:“皇后娘娘母仪天下,虽说如今坤宁宫已然改成了祭祀之处,不再住人,可这钟粹宫,却在东六宫的最后面……”

宋嘉书摇摇头:“钟粹宫是皇后娘娘自己选的——钟粹宫后头就是北五所,是皇子们的住处,皇后娘娘作为嫡母也好关怀皇子们。且钟粹宫离玄穹宝殿颇近,也方便娘娘日夜敬香。”

耿氏小小声道:“可再有这诸多好处,这钟粹宫,也是离着养心殿距离最远的宫殿其中之一。”

宋嘉书也不免叹息:皇后娘娘选了这一处宫殿,皇上也毫无异议的就准了。

可见,这一对至尊夫妻,对这样分隔遥远的距离,是有共识的。

“求仁得仁吧。”

耿氏抬起头来,迷惑道:“姐姐说什么?”

宋嘉书对她笑了笑。

求仁得仁。

福晋所求是尊,是位,如今正位中宫,是一国国母,她已求仁得仁。

年侧福晋所求是真情,如今力压李氏,做了唯一一位贵妃,且独自住在离皇上最近的翊坤宫里,也是情有所得。

而自己呢,在她过来的第一天,就生怕自己变成一只蝴蝶,把未来扇没了。她想要的,就是在这陌生的世界里,安安稳稳关起门来的日子。如今,也在按部就班的实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