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选中(第2/4页)

福晋见她面上似是犹豫颇多,便道:“你就这一个儿子,自然要色色替他考虑到。一时选不出就先放着。待去圆明园的时候,把这些个丫鬟都带了去,先放在各处服侍。你也看看她们平日的为人品性。”

福晋顿了顿,才笑着透了各底儿:“横竖也不急,爷是不会这个月给阿哥们身边放人的。”

别说弘历还没真正‘成人’,就算一夜长大了,目前的主要任务也是准备面圣,而不是体会男女的区别。

宋嘉书如蒙大赦,起身道:“多谢福晋。”

待这些丫鬟们下去,宋嘉书又再次正式道谢:“福晋这些日子自是为着年节和接驾忙碌,偏又为了弘历的事儿百上加斤,还想的这样周到,妾实在感怀。”

福晋心里也舒服了许多。

希望自己的操心和忙碌被人肯定,是每个工作狂的通性。何况这还不是自己的本职工作,而是替别人的儿子操心。

从前李氏虎视眈眈,生怕自己沾手弘时的事儿,对比如今钮祜禄氏这样顺和懂礼,福晋心里就舒坦了,脸上表情也松弛下来:“弘历是个好孩子呢。”

在福晋的衡量里,起码弘历对自己这个嫡母礼数一点也不错,这就够了。自己没养过他,多亲近是不可能的,只要孩子知道尊重便罢了。

念及此,福晋便对宋嘉书微笑:“既如此,先慢慢看着。待面圣的事儿过去,你再把挑好的人选回我吧。”

然而,一月后,宋嘉书也不必再挑丫鬟了。

二月十六日,康熙爷大驾圆明园赏牡丹,兴之所至召见雍亲王府四位阿哥陪同赏玩。

待宴席之上,康熙爷便金口玉言表示,要将四阿哥弘历带回宫里去亲自抚养教导。

弘历连王府都没有回去,直接就在圆明园被打包带进了宫,从此待在了宫里。

——

此事在朝上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皇室中除了皇子在宫内由皇上挑选的师傅们教导,余者皇孙也好,宗亲贵胄也好,多半是在自己府上开小灶上学。

虽说皇城里也有官学,但到底没有小班教育精英教育来得强。

便是上官学,也都是白日上学,下午就要离开皇城。如雍亲王府四阿哥这般,从此就住在宫里,由康熙爷亲自教养的皇孙,先例只有一个,那就是废太子的儿子,如今还在宫里居住的弘皙阿哥!

这是一种象征:正如当年十四爷出征西北,皇上极为给脸面,甚至都给了他半幅皇帝的銮驾,但到底也没把他的嫡子接进宫里来亲自教养。

那皇上肯抚养雍亲王府的阿哥,简直就是昭然立储之意。

就在这一石的千层浪还没下去之际,皇上再扔一石。

他一道皇命下去,令雍亲王去巡查京边仓储及八旗将兵去了。

自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仓储何其重要。何况京边的八旗将士,正是朝夕可勤王的队伍,皇上竟然放心雍亲王去巡视,这与养育雍亲王府四阿哥一般,都是一种明白的象征。

九爷简直要疯,在八爷府上嗷嗷叫:“难不成辛辛苦苦二十载,最后便宜了老四吗!”

这一年的春天,雨水连绵不绝,总是潮乎乎的,恍然间竟似到了南方。

八爷就望着屋檐上滴下来的水珠:“还没到束手的时候。”

康熙六十一年的二月,雍亲王方领命巡查八旗,还未及出京之时,朝上就陆续有大臣请旨,请抚远大将军归朝。

这回没提立储之事,只是言辞恳切,替皇上担心儿子:抚远大将军到底是皇子,常年呆在化外之地吃苦,万一弄坏了身子如何使得?(远方的年羹尧:哦,那我就是活该吗?)

再有人上书:如今藏边的办事处也都建了十之七八,剩下的不过是琐碎功夫,命川陕总督年大将军和平郡王两人盯着足矣,实不必再续耗人力,令抚远大将军常年驻边。

甚至还有人说出,抚远大将军功勋颇著,此番回京,可令大将军领京畿兵士这样的话。

可见已经到了图穷匕见的时候:上书的官员们也明白,既然此时上了书,就是在雍亲王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差评。

这里头更有好些人是当年举荐八爷,这些年也依旧追随八爷或是十四爷的,心知早就在四爷心里留下了深刻的恶感——这时候不出把子力气把他搞下去,要真让雍亲王登了基,大家只好聚一聚集体跑去跳河。还得快点跑,免得想死都不痛快。

京里闹得沸沸扬扬,四爷却仍旧出京办差去,恍若不知:在京城,他有隆科多,在西北,他有年羹尧。

如今自己的儿子也在宫里。

这样的局势要让人翻了盘,废太子的昨天就是他的明日。

——

如今且说,二月十六日当日,康熙爷要将弘历带走教养一事,在雍亲王府后宅也起到了热油泼入水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