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第2/2页)

底下的百姓有的仰头欣赏刚绽开的烟花,有的垫脚看向城楼上的开泰帝和文武百官,不管姜若皎目光落到哪儿都能看到许多人挤在那里。

接下来花样就更多了,有说什么“三阳开泰”的,有说什么“吉祥如意”的,名头听起来个个都喜庆得很,哪怕烟花放出来只能挨到那么点边也没人会较真。

一轮轮烟花放完,真是叫人眼花缭乱。

开泰帝看着底下的百姓,虽隔得远看不见他们的神色,心里却莫名觉得他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他一直挺担心自己一个大老粗当不好皇帝,现在看到百姓放松惬意地聚拢在京城街头,心才算放了大半。

开泰帝依照惯例让内侍们捧出御膳坊准备的好酒好菜随着文武百官回家,让他们家人也可以尝尝宫宴上的美味。

对于有功之臣还得多送些赏赐。

文武百官既赏了烟花又得了封赏,自都欢欢喜喜地回了家。

倒是户部侍郎没走,他还拦着太子殿下和姜若皎确定最后的账目:“殿下真的没算错?殿下从户部支走一万贯,现在剩下两万贯?”

新任户部尚书还没就位,现在是户部侍郎当家。

刚才他正好站在太子殿下身后,烟花放完就随口问了句支走的钱还有没有剩。

结果太子语出惊人地说现在账上有两万贯!

要知道太子支走的一万贯他肉疼得很,若不是考虑到这一万贯还包含了给朝官们的年终福利,他都舍不得拨出去!

现在钱没花,还多了?

太子殿下给户部侍郎解释了一下,说是这些商贾们实在太热情了,得知开泰帝会到城楼上赏烟花、文武百官还都能听说他们店铺的名号,他们在竞标时就疯狂喊价,拦都拦不住!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别人要花钱,他们总不能拦着对不?

最后喊价喊上来的这些商贾,可都是富得流油的人家,也算是让他们为国库做出一点微小的贡献了。

户部侍郎沉默了一瞬,心里有了个大胆的想法:这么会给国库捞钱的太子,不来户部当尚书着实可惜了。

太子殿下不知户部侍郎的心路历程,和户部侍郎交完底又拉着姜若皎追上开泰帝,和开泰帝一起去中宫看卢皇后。

搬进宫里以后他们一家人倒是住得远了,太后住一处,卢皇后住一处,他们夫妻俩又另外住一处,平日里要聚头都得约好才行。

姜若皎和太子殿下都为宫宴忙活了一天,这会儿终于放松下来,陪卢皇后说了会话就在开泰帝那“你们该走了”的明示中回东宫歇息去了。

大年初一休沐,众人开始问亲访友,姜若皎两人早早去太后和卢皇后那讨了红包,又出宫去清平县走了一趟,看望许久不见的卢家二老。

卢重英一家都在,他们平时都不能过来,难得过年休沐好些天,自然得到二老跟前尽尽孝。

姜若皎两人抵达别庄的时候,卢重英和卢应巡正蹲在田里用泥块砌土窑。

太子殿下好奇地跑过去问:“舅舅,表哥,你们在做什么?”

卢重英见太子殿下夫妻俩过来了,无奈地说道:“打牌赢太多了,他们把我们轰出来堆土窑,说一会要一起烤地瓜。”

提到这地瓜,卢重英不免又多介绍了几句,说这是福州那边刚推广没几年的一种东洋作物。

这玩意是前几年东南大旱闹饥荒时万子兴从东洋弄回来的,万子兴年底回东南一趟弄了一船回来,准备试试看在北边能不能种活。

二老早上巡看库房时看见了,就拿了一些出来准备烤着吃。

这不,刚才嫌弃他们牌打得太好就赶他们出来忙活了!

太子殿下信心满满地道:“等我去见过外祖父外祖母就来给你们帮忙,我这么聪明,外祖父他们一定也不愿意带我玩牌!”

卢重英不置可否地点点头。

结果小夫妻俩一起进去没多久,姜若皎和万子兴被撵了出来。

万子兴叹着气道:“二老有了外孙就不要我了。”

卢重英笑了,招呼他和姜若皎一起找泥块堆土窑。

姜若皎见着卢重英几人,就想起了楚王和卢家二房的事,不由问道:“楚王那边万叔可有查出什么眉目?”

万子兴摇头说道:“楚王府正忙着筹备婚事,别的事都没干,楚王连外出赴会的次数都少了,看不出有什么异常。”

以前的事又过去太久,不太好追查不说,还容易打草惊蛇,万子兴这么个商人一时半会根本没处下手。

楚王和卢家表妹的好日子就选在正月,差不多出了元宵就该办了。

哪怕楚王当真心怀鬼胎,想来也不会在这段时间做什么。

姜若皎也不算太失望,与卢重英几人亲力亲为地把土窑搭好了,才让人去把卢家二老和太子殿下他们喊出来一起烤地瓜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