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第3/4页)

看石老爷子还是盯着那一盘子鱼片看,她善解人意说:“其实药膳虽然带一个药字,可它毕竟还是饭食。药性主要是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和正经的药还是不一样的。所以,只要不是相克的病症,其实药膳放在一起吃也可以。”

她的话音还没落,石老爷子已经一筷子伸到了穆向荣的餐盘里,夹起一个鱼片放入了嘴里。

“好吃!亲家,来,咱一起吃啊。”他说着,也将自己的餐盘往中间推了推。

穆向荣笑了,摇了摇头也不知道嘀咕了一句什么,石启然顿时瞪圆了眼睛。

两个加起来超过一百岁的老人又打起了嘴皮子官司。

宁欣知道他们关系好,也不存在会因为斗嘴而生气的事儿,在一旁看了一会儿,就悄悄的回到了厨房。

趁着两位老人吃饭的时候,她削了几个家里存放着的雪梨,将买回来的鲜银耳洗净,撕小块儿,与雪梨一起放在搪瓷锅里炖了起来。

银耳炖雪梨,清肺润喉。待老人家午睡后吃上一碗,对身体也是极有好处的。

看着银耳起胶,慢慢变得浓稠,宁欣将秦晓燕叫进来交待了一番,然后与两位老人打了招呼就回了后院。

只是在走之前,她再次走到花圃的一个角落里,在自己事先做好记号的几棵薄荷,茉莉,还有紫苏和花椒树上各摘了几片叶子,一起带了回去。

回到家里,宁欣把这几样叶片全部擦去灰尘,分别包好放在纸盒里,密封的瓷坛子里,还有用雨布自制的密封袋里。

之后,她熟练的在上面写了日期,放入自己卧室靠窗的一个小柜子里。

在那个柜子中,像这样装在不同的容器里,标着不同日期的花草已经有很多了。差不多摆满了整整一层。

这是宁欣这一个多月以来,坚持在做的一个实验,想实验一下在不同的状态下,这些植物的活性成分能保持多久。

说起来,她这么做也是无奈之举。

当初宁欣向胡云平提出将药膳房交给国家的时候,说实话没想太多。

直到石正义告诉她,政-府决定出资协助她建药膳房,并且要征用她家院子搞疗养所的时候,她才意识到这事儿闹大发了。

因为她发现自己忽略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当初的那番话很有可能弄巧成拙,把自己和这个院子锁死了。

而这,是宁欣不愿意面对的。

她还要考大学,还要去京城,还要好好的去看看这个世界呢!

所以这段时间以来,白天忙忙碌碌,晚上宁欣却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

想来想去,她觉得这个难题唯一的破解之路最后还得落在灵泉上。

这些日子,宁欣种了很多花。

与此同时,她还将家里现有的长得旺盛的茉莉,薄荷……挑了一些出来重新分了盆。

然后她将这些花草全都编了号,并且根据编号按日期往花盆里浇灌稀释为不同比例的灵泉水。

经过这段时间的试验,宁欣觉得自己似乎已经掌握了浇灌的比例。

能够做到如何让这些花草在能力不逆天的情况下,还能保持超过七天活性的方法。

只是她毕竟没有专业的设备,现在的判断也只是凭叶片枯萎的情况来确定。

因为当这些植物没有了活性物质之后才会渐渐枯萎。

在那些物质还存在的情况下,即便放在密封的,环境恶劣的条件下,它们也依然能够保持叶片翠绿。

可不管怎么说,这结果都是肉眼观察后自己得出的结论,数据肯定不准确。究竟情况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好在宁欣也不是太着急。

从决定开药膳房的那一天起,她就给自己定了一个时限。

那就是会用一年的时间,全力以赴的把家里的生意做起来。

然后明年的这个时候会重新回学校复读,然后考大学。

现在不过才九月份,而宁欣要到十一月份才过十八岁生日。

即便耽误这一年,考大学的时候也才十九。

宁欣觉得自己耽误的起。

所以那时候当庄文霞问她进一步打算的时候,宁欣才会信誓旦旦的说,她一定会好好读书,然后考到京城去。

可那时候的她,脑子里想的药膳房就是家里的那两间房子。她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会扩充到现在这种程度。

比起搞清楚灵泉的比例,延长土地的活性,使她将来不至于困守在这栋房子里,永远离不开——

宁欣觉得,现在的她最应该发愁的是怎么能够在不足一年的时间里,把药膳房和疗养所都经营好,然后培养出能接手的人。

不然,到时候都不用别人逼,她自己都走不了。

就在宁欣还在为将来苦恼的时候,院门外传来了小安的声音:“小欣姐,我来了!你看看我带什么了?我哥哥买的烧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