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第2/5页)

宁桃道了声谢。

从包里翻出纸笔,将亭子的细节处给画了下来。

边画边拆,甚至还动手找了些小棍拼了拼。

梁大人派人来瞧了两三次,他都在亭子里,手里的纸已经用了十来页了。

茶没喝,点心没吃。

简直不要太认真。

跟宁桃一起工作了一个多月的张大人笑道:“梁大人别理他,小孩子家对什么都好奇,最近才借了本迟老所写的营造册,如今正是入迷的时候。”

梁大人笑道:“像小宁大人这样的年轻人已经不多了。”

尤其是在京里。

见惯了那些勋贵人家的纨绔,养尊处优书还没读好的官家子弟,这种努力做好一件事情,认真钻研的孩子显然十分稀罕。

张大人眼皮跳了跳。

和杨大人互看一眼,随后打着哈哈道:“他就是这种人,一根筋无趣的很。”

杨大人:“……”

你有点过了啊!

宁桃花了差不多两个时辰才把亭子的结构图给画好。

完事后,又围着亭子看了一下周围的地形。

地形上倒是没什么特别的,他这才收拾东西,与一直侍候在一旁的梁成道了谢,再一看太阳,心头一跳不好意思道:“实在对不起,怕是耽搁您时间了吧。”

梁成道:“没有,没有,小宁大人还有什么吩咐只管说。”

宁桃道:“能不能借我个梯子,我想上去瞧瞧。”

如果里面的雕花都是用木头拼成的,那么亭子上头的瑞兽是不是也极有可能是用木头拼成的。

梁成:“……”

宁桃在梁家算是收获颇多。

迟大人的巧思,都在旁人想不到的地方。

关键的是他除了拼装之外,还会运用一些小的机巧,别看亭子小,他爬上去时就瞧出来了,每条边上都有一个小小的按钮,他顺手一按,就听见亭子发出了一阵沉闷的声音,随后几条卷帘从上头垂了一来。

因为年代久远,卷帘已经被晒化了,用一碰大片大片的往下掉。

饶是如此,梁成也被惊得一愣一愣的。

梁大人自打买下这块地,建了庄子之后,这亭子就没动过,一直以为这是一个普通的停子,谁知道上头居然还有机巧。

>_<

宁桃去参加归园,找出了迟大人所建的那所亭子的机关,一时间轰动了整个京都。

皇帝批完折子,听惠公公这么一说,顿时来了精神。

“看不出来,他对建筑这么有兴趣。”

惠公公道:“听说是张大人推荐给小宁大人迟大人所写的营造册,他便看得入了迷,到了归园听说那亭子是迟大人的手笔。”

“饭也没吃,就在亭子里检看了。”

皇帝好笑道:“他要是知道了毓庆宫是迟大人的手笔,不得把宫给拆了。”

惠公公笑道:“还真别说,他怕是早想来瞧,只不过内宫进不来而已。”

“老梁这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

皇帝禁不住一阵感慨。

据说宁二毛,这几日已经去过归园三次了,每次虽然都在亭子里面趴着,可多少也跟老梁打过着呼了。

一来二去,便见了传说中的梁姽姑娘。

梁大人以前在工部待过,后来又去了礼部。

梁姽小姑娘又是老头老太太捧在手心里长大的,不管是古礼,还是古建筑都略懂一二,于是在宁桃第二次去时,小姑娘刚好跟老梁在下棋。

见宁桃拿了厚厚的图纸扫了一眼,发现是他们家的亭子,立马便来了精神,和宁桃还探讨了一二。

还推荐了宁桃不少的书籍。

在宁桃看来,简直跟赵子行一模一样的存在。

百科全书呀!

在宁桃准备第四次再去梁家看看亭子时,就听小武道:“公子,咱们今日还是别去了吧。”

真是太晦气了。

京里现在都传开了,宁桃要与梁姑娘订亲了。

原先大家都在传宁桃订了亲,可传来传去,都没摸准是哪家的姑娘。

后来,有人问王氏,王氏奇怪道:“谁说的?我这个做娘的怎么不知道?”

那事才不攻自破。

大家便自动过虑为,是因为会试放榜时人太多,逼得他没办法随口捏了个理由。

如今,却不一样,宁桃一而再而三的往梁家走。

京里人又将那事给提起了。

梁大人和梁夫人被人问起的时候,也只是打了个哈哈,并没有否认,所以这事就……

宁桃看着愁眉不展的小武,好笑道:“没事,今日再去一天,那亭子的事我就差不多弄清楚了,下次就不去了。”

小武有点语凝,好一会才道:“您这样史姑娘会伤心的。”

宁桃心头一突。

要是以前他也不想那么多。

可上次史青凝绣的袜子他都厚着脸皮穿了,再加上那三小只天天在那儿嘀嘀咕咕,现在连小武都给拉拢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