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第4/4页)

“不过这些都不是最紧要的,真正叫爷想不通的却是太子……”胤禛眉头紧锁,百思不得其解,“太子如同彻头彻尾换了个人似的,这种种言行怎么瞧都不是他的作风……”

当听见他说太子竟在康熙面前拿着鞭子抽裕亲王和老八,林墨菡险些惊得下巴都要掉了,愣了好半晌之后方才迟疑道:“难不成太子是知晓自己继位无望,索性破罐子破摔随心所欲了?性情大变许是因着刺激过度?”

不好说。

胤禛总觉得没这般简单,但却也一时间想不明白太子究竟是唱哪出。

而叫人更加万万没想到的是,往后的日子里太子竟愈发变本加厉起来,就是上朝时往往都能一言不合就当众鞭挞大臣,无论是一品大员也好还是皇室宗亲也罢,但凡惹得他一个不高兴那就是一顿抽,连康熙训斥都无用。

认错很利索,下次仍继续,摆明就是左耳进右耳出。

除此之外,太子也愈发好奢靡享受起来,不仅夜夜笙歌美人环绕,酒池肉林放浪不羁,更是连贡品都敢私自拦截,只恨不得将“藐视皇权”四个大字刻在了脑门儿上。

一时间,太子殿下残忍暴戾荒淫无度的名声日渐响亮,惹得一众朝臣频频弹劾,就连民间也渐渐听说了,失望、痛心者不计其数。

随着时间的流逝,眼看太子面对着种种弹劾指责甚至是帝王的训诫责罚都仍旧无动于衷我行我素,“废太子”的呼声便愈发大了起来,已然大到不容忽视的地步了。

朝堂之上,冷眼看着一众朝臣面对太子时流露出的失望、鄙夷、唾弃的神情,胤禛忽而灵光一闪,一瞬间仿佛明白了什么,再看向一脸宿醉未醒姿态懒散的太子时,心头不由得就是一窒。

皇上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废太子,这一点大家心里都有数。

先前太子的名声已经被皇上玩儿烂了,党羽更是被皇上打得七零八落,而今索额图已死,太子党最核心的那几个党羽也纷纷丧命……可以说若无意外的话,太子大概是没什么机会继位了。

身为元后嫡子,在储君之位上坐了三十多年的人,一旦继位的不是他,那么等待他的下场绝不会多好,甚至必要时候新君选择斩草除根也是人之常情。

而若是这位“废太子”恶名远扬呢?所有的大臣和百姓都厌恶他唾弃他,那么新君还会选择下狠手吗?大概不会吧,毕竟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一旦做了总会留下点痕迹,新君也会怕自己在史书上留下一个残害手足的恶名,是以不是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新君应当不会这样做。

一个恶名远扬一无是处只知纵情享乐醉生梦死的“废太子”,对于新君来说又能有什么威胁呢?留下为自己刷刷好名声也未尝不可不是吗?

且旁人或许不了解太子,但将太子一手养大的皇上还能不了解他的品性吗?曾经的父子之情并非作假,后面会导致父子关系紧张也不过是因为权力二字罢了,一旦太子对皇上没了威胁,皇上会不会回忆起过去的父慈子孝?看见原本才学出众品行端方的儿子被逼到只能通过作践自己来保全自己及全家的地步,皇上的心里会不会感到一丝丝的愧疚?

或许会有的吧。

胤禛想着,说到底,太子对于皇阿玛来说终究是不同的,几乎九成的慈父之心都给了太子,怎会一点也不心疼不愧疚呢?

但凡得到了这一份心疼愧疚之情,将来皇阿玛或许也能给他留下一个“免死金牌”,不求活得多尊贵,至少能活着,只有他活着,那一家子妻妾儿女才能好好活着。

太子的种种出格言行,不过是在为自己和那一家子求个后路罢了。

曾经多么骄傲矜贵意气风发的一个人啊,如今却活活被逼到这般田地。

胤禛不由觉得眼眶一热,只觉心里好似堵了一块大石头般,闷得他喘不上气来。

他想,太子应是赌赢了,连他都忍不住心疼叹息,曾经将太子捧在手心里疼宠的皇阿玛又怎会当真无动于衷呢。

康熙当然也是心疼愧疚的,甚至因着身体的缘故有那么一瞬间产生了想要禅位给太子的冲动,但是终究还是不甘心罢了。

他只是暂时伤了身子,太医也说好好养着不会有什么大碍,他还有很多抱负未曾完成,怎能甘心就此放权颐养天年?

他不甘心,他是真命天子,定能够长命百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