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第5/7页)

要不是当时陪同她过来的工作人员见她一学就会,也不敢把实验室租出去。

两边的拍摄都比较顺利,分到每个人头上都是比较满意的,只有省一中的数学老师这几天十分郁闷。

华锋语的数学试卷不出意外是满分,数学老师将消息报告给学校,希望能将人招到省一中来。

学校领导几乎是当天就有了回复,让他先把人弄回学校里来,然后由学校出面考究下华锋语的学识,如果真是个天才,那就不惜一切代价把人“抢”到省一中来。

可是数学老师打电话给陈副导,对方答应的好,他等了两天连个影子都没看见。

这下他就开始隔仨差五要给陈副导打电话催他把学生带回来,前面陈副导还敷衍两句,后面直接说华锋语还有别的事忙,不会再来上课了。

这可把他郁闷坏了,对于学生来说,还有什么比上学更重要的事情吗?

然后陈副导就反问:“你觉得你上课教的知识,对华锋语同学还有意义吗?”

这下把数学老师给问倒了,对啊,他只想着把华锋语这个优等生拉进省一中来上学,但以人家现在的水平,上他们初中的课程又有什么意义呢?

“那……华锋语同学明年要中考了吧,报考我们省一中的高中部啊,奖学金或者其他什么要求都是好商量的。”数学老师有些可怜巴巴地说。

“行行行,我会跟华锋语同学说的。”说完陈副导就挂了电话,转头告诉了华锋语,对方只是说知道了。

于是,只有数学老师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

节目顺利拍完,韩靖兴却有些依依不舍。

虽然住的地方条件差,每天还要走那么长的路上下学,连他的脚板都打泡了,但他还是有些舍不得。

虽然大家的条件不好,但是关系确实比他所在的重点班要好,也不是说重点班的学生不好,只是大家压力大,课余时间基本都在做作业。

之前校领导去了一个全国有名的学校学习回来后,也照搬了他们的方法,每天的时间表安排的像是打仗一样。

所以同学间的关系比镇中学的学生要冷淡的多,整天都在学习,也没空维持友谊了。同学一年多,还不如跟初三二班的同学相处一周一起玩的机会多。

所以他现在离开的时候,就非常不舍了,但天下无不散之筵席。

这次短短的乡村生活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面几天跟着陈茜乔他们去乡小学做义工,给小朋友上课,让他感觉又新奇又充实,还有点心酸。

他帮忙代了一节数学课,抱着教材讲的有些磕绊,但底下的小朋友都听得很认真。

一双双乌溜溜的大眼睛认真盯着黑板,里面闪烁着拼命想要汲取知识的光芒。

他们打草稿的时候,基本都用的铅笔,因为写了可以擦掉,一张草稿纸就可以反复利用。

听小朋友们说,之前有个六年级的优等生,因为家里不给钱买文具,他就在沙坑那边用沙子来演算,算完一道题再用树枝抹掉,继续算第二道题。

听得韩靖兴心里有些发堵,虽然他们学校学风非常严,但大多数同学的家境都还算可以,不会有这么窘迫的情况。

可是这些孩子就只能在这么差的环境里读书。

韩靖兴头一次有些怀疑,他能考上省一中,也许并不是他有多厉害,而是因为家境不错,教育资源很好,补习都能给他抬进省一中。一·花

但如果是像这种落后的小乡镇,能考上省一中的那都是凤毛麟角,即使好不容易考上了,也很有可能跟不上同学们的进度。

他们都是各种补习班上着,还有家教会来一对一上课,在这样巨大的资源差异下,他们还非常努力,要多么天才的学生才能抹平其中的差距?

以前对这些并没有真切的认知,学校里曾经组织过给山区孩子捐款捐物的活动,他也只是随便捐点不要的衣服书包。

但现在亲身接触过这些学生后,他才明白这些学生有多不容易,就像他自己和李康文,每天都要步行十几里地上学,早上四点多就要起床,不然就会迟到。

他亲身经历了,才知道老师嘴里短短的一句“贫困山区的孩子”,到底困难到什么程度。

这里不仅缺衣少食,更是缺老师。全老师生病住院后,另外两个代课老师兼起了他的教学任务,每天忙得陀螺转。

所以,陈茜乔他们才会偶尔过来代课,不过他们也是初三的学生了,并没有太多的时间过来。

据学校老师介绍,乡小学现在的学生比以前要多了,因为很多本来不肯送孩子上学的家长也愿意送孩子过来了,说到这里老师不禁感慨:“多亏了华锋语同学啊!”

华锋语,这个女孩儿韩靖兴只在最初见了一面,后来就没有机会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