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第3/4页)

更别提李煦还有三位皇子外甥,其母又是被康熙称作吾家老人的奶嬷嬷,所以李煦最终落得一个被革职抄家,甚至其子女家仆共计两百多人都被送到市场标价拍卖的下场就显得格外让人唏嘘了。

因为不管怎么说,当初这样一个蒸蒸日上的大家族转眼却成空,确实是很值得让人感慨的,但是感慨归感慨,李煦的下场却并没有多少值得让人同情的地方。

“你以为四哥为什么要下狠手收拾李家?”九阿哥跟柔嘉道,“要知道三大织造都有亏空,甚至曹寅亏空的数额比李煦还要大,为什么偏偏只有李煦倒霉了?还不是因为他脚踏两条船。”

“脚踏两条船?”柔嘉好奇了,她知道九阿哥说的这个意思肯定和她理解的那个意思不是同一个意思,“李煦他私底下支持过哪位皇子吗?”

九阿哥对着柔嘉比了一个“八”,然后道:“这李煦的野心可比曹寅和孙文成要大得多了,你看同样是织造,同样是皇阿玛的亲信,为什么皇阿玛的后宫里却偏偏只有一个密嫔?”

那还不是因为李煦的野心大?

“因为一个密嫔,皇阿玛对李煦确实是越来越好了,只可惜这个李煦有野心归有野心,却没有曹寅聪明。”

九阿哥道,“你看李煦只会给皇阿玛送女人,但是曹寅却知道帮皇阿玛培养人才,这孙文成就是曹寅培养出来再向皇阿玛推荐的,结果后来成了杭州织造,因为记着这份知遇之恩,孙文成对曹寅是唯马首是瞻。”

“不过曹寅也没有张狂,反倒是时时刻刻提醒孙文成要忠心皇阿玛,这样一来曹寅可不就是两面得好了嘛。”

九阿哥可是知道八爷曾经想要勾搭过曹家的,可惜小的被八爷说动了,老的却(犹豫再三之后还是)坚定地选择效忠于康熙。

哪里像李煦,不用八爷主动勾搭,他就自动找上门去了,不为了别的,只为了让八爷如愿以偿之后,他能够让李家再兴旺几十甚至是上百年。

可惜李煦不知道贪心不足蛇吞象的道理,又或者说他知道,只是被巨大的利益给蒙蔽了双眼,所以四爷一朝登基要清算的话,可不是就得收拾李煦嘛。

因此李煦落得这样一个下场,其实真的不值得同情,曹家和孙家也同样被清算了,但是四爷却只需要他们在三年内将亏空的数额给填补回来就行。

至于官位,孙文成依旧担任杭州织造,至于曹寅则被调回了京城,虽然和以前比起来,曹家落魄了不少,但是比起李家那可真的是好太多了。

也正是因为有曹家和孙家作对比,所以即便李家落得那样的下场,朝中也没有什么人敢说什么不好听的话,十四阿哥倒是想给自己的四哥添堵,结果却被八爷拦住了。

没能成功地扶十四阿哥上位,八爷是失望的,但是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那么失望也无补于事,八爷也就只能够继续往前看。

以前龙椅上坐的是自己的亲爹,别管他疼不疼自己,反正他肯定不会要了自己的命的,所以八爷才会在失败之后很快地又重新振作起来。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龙椅上坐的是和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亲爹不敢干的事情,兄弟自然敢干,所以八爷不说要夹着尾巴做人,也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和四爷作对了。

而且八爷本身就和李煦不清不楚的,府上还有几个李煦当初送给他的侍妾呢,八爷不信四爷没有查出来,所以八爷才得拦着十四阿哥。

因为要是激怒了四爷的话,谁知道他会不会新仇旧恨跟他们一块算?

八爷自认自己能屈能伸,再说了,大丈夫又何必逞一时之快?反正日子还长着呢,不到阖眼的那一刻谁知道结果是什么样的?

别管八爷心里头是怎么想的,总之有他拦着十四阿哥,这场轰轰烈烈的整治活动得以顺利完成,如今曹家和孙家亏空的公款也已经被还清了。

看着突然“胖”起来的国库,曾经在户部任职过的四爷别提有多欣慰了。

不过当然了,虽然国库有钱了,但是四爷依然维持勤俭的习惯,即便是自己的万寿节,也没有采纳内务府的意见,大搞特搞。

对于四爷来说,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那才叫值得,不然的话那都叫浪费,因此内务府的人可不就是拍龙屁拍到龙蹄子上了吗?

他们原本因为要守孝的原因,宫里好久都没有热闹过了,所以才想着趁着除服后的第一个万寿节,好好地给四爷大办一场,结果谁知道人家寿星公不乐意呢?

四爷不仅不乐意,甚至还因此而盯上了内务府,打从他还是皇子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内务府的油水有多少了,只是那时候碍于自己只是一个皇子,所以四爷不好,也不能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