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寻觅(第3/4页)

今儿几个人写了遗书自杀,说自己是曾经的将士,被熹庆公主指派去屠城的;明儿就有几个人叩头哭喊,说是韶阁老要让熹庆公主闹得下不来台,所以找人给倭人大开城门放他们进来的。

百姓也都跟城里的麦浪似的,随风倒来倒去,倒了一年,麦浪也累了,除了金陵城中家人遇害的百姓,大部分人都已经不在乎了。

颜坊在此期间也被调离京中,无法插手了。

但有一个人算是高兴的。

就是睿文皇帝。

本来预计在睿文三年年关召开的国库清算财政会议,取消了。他只闭门跟阁老和司礼监开了个会,最后总结了“四方平和,大明昌盛,再大的难关,携手同济”这几行屁话。

但到了第二年年前,关于国库亏空的大量内幕被爆出来,整个国库就像是爆仓的期货,不但没钱,还倒赔一屁股债。毕竟朝廷借钱也不是头一回了。

六部一点预算都支取不出来,这一年要做的事啥也做不成,本来就岌岌可危的朝廷,眼见着就要各部门自负盈亏单干了。

睿文皇帝因这丑闻,被扒出太多生活细节。

睿文皇帝早些年是太子,在东宫的时候就因为吃朝廷的饷银,过的很是寒酸。当过朝珠来买马车的,就是他。

宣陇皇帝对他不是很疼爱,看他寒酸的样子,也不帮忙,反而把他抬上勤俭节约的道德高地,让睿文太子下不来台。

后来睿文皇帝上台后,就跟自己的穷酸皇后老娘一起,狠狠花起钱来。当然,真要是细算,他吃的茶酒肉蛋,穿的锦衣绣缎,很多都不是很好的玩意,只是太监官员们给包装成了绝世孤品,然后在内务账册上记下天价罢了。

他确实算得上有些奢侈,但跟先帝或者大明前几代皇帝比起来,更算不得什么。但几朝几代的窟窿,就到他跟前彻底稀烂,他就要背锅。不少官员也不知道背后是否有人支使,搞起死谏问皇帝罪的那套,一个个肚肥肠满还要效仿海瑞在世。

更有报刊把内务府记载的天价账单扒出来示众,引起民众强烈不满愤慨。

只是老百姓若知道那账册上四十三两一颗的“天山百年金丝凤凰蛋”是房山笨鸡蛋,一万九千两的“印度洋丝锦绣藤萝飞蝶睡衣”,是某县印度洋牌蚕丝厂机织的衣裳,会不会心疼一人背锅养活全宫的皇帝。

国库崩盘的余波,一直延至今日。

言昳当时就想,或许公主未必打算帮睿文皇帝如何填补国库,要的就是皇帝的财政大局崩盘。

果不其然。

崩盘就要借钱。皇帝只能向银行借钱。

前年,一共有十一家银行借给皇帝。比重最大的是三家银行,分别是晋商银行,苏州女子银行与安盛银行。

前两家很好猜。

是大明储蓄量最高的两大银行。

晋商银行是大明最早的银行之一。

苏女银行储蓄量连年递增后,在五年前开展投资业务,又似乎收到大量注资,开设了更多的分行,这几年势头也很好。

至于不怎么有名的安盛银行?

那是熹庆公主暗中控股的银行。

所以睿文皇帝现在背着的债里,有一大批都是来自于公主啊。

当然在睿文皇帝的罪己书昭告之后,倭患主使似乎也不再重要了,也有人想要翻盘,但最后这些倭寇不是说自己只想作乱、不满皇帝对倭地的政策;就是说自己被某些官员支使。

而后都陆陆续续在牢狱中死去,或问斩了。

事儿都到这份上了,熹庆公主还能扳回一局,甚至让自己成为王朝的债主。

言昳恨不得用脚趾给她点赞。

因此这五年来,言昳真是兢兢业业,苦心经营,只为了自己有一天到光下见人的时候,不至于被熹庆公主弄死的太惨。

宝膺不太愿意多说熹庆公主的事儿,这五年来,这对母子似乎从未见过面。但熹庆公主偶尔会对外表现出自己对这个儿子的关心,随着她对整个王朝的把控,宝膺更不容易以太决绝的姿态当众撕破脸,只是尽量远离她。

当言昳第一次看到宝膺的短头发时,其实就想到了他或许是跟母亲断发绝交,之后他也再也没有将头发蓄长。

言昳倒是很喜欢他现在这个发型,让他更有开明温柔的意味,整张面容也因为黑色微卷的短发的线条而凸显出几分成年男子的俊朗。

既然俩人都聊到熹庆公主,也不得不说到梁栩。

宝膺:“之前我一直没见到他,去年才见了一回。我才知道他毁容了。怪不得外头报刊上,都没有他的画像和照片。”

言昳太知道他是怎么毁的容了。

宝膺的手指从额头比了一下,一直到左侧颧骨上:“很深的一道伤疤,养不好的。而且他左眼睛也不大好,看不太清楚东西。不过他现在在倭地,这几年倒是把倭地管束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