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若有战,招必回(突击百日,攻歼资本大作战)(第2/4页)

至此,东派服饰一炮打响。

一夜之间,上市了全国各大民营和国营百货。

这在华国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过的,甚至在将来,各种营销,品牌类书籍会把它作为一个案例,反复在书中提及。

立刻,陈美兰就把财报给顾霄传真了过去。

新加坡,确实是跟盐关村一模一样的竹椅,但材质肯定要好得多,而且与黄沙漫天,冻土寒鸦遍地的陕省不同,这地方绿意盎然,一派春意。

电视上依旧是《归城》的录像带,顾霄手里,此刻就捧着271的财报传真。

他没有取得《归城》的版权,但带了一套录像带回来。

据说人老了就会特别念旧。

顾霄原来很少看本地电视剧,自从回来之后,就一直在看这部《归城》。

阎东雪看他的手一直在发抖,低声问顾霄:“顾教授,您怎么了?”

“没事。”顾霄摇了摇头,又深深叹了口气。

原本,顾霄也只是想完成一个遗愿,从此之后再也不会返回华国的。

但是一则,陈美兰用一种违反了商业规律的经营方式做生意,在三个月内回款四十万,这成功勾起了顾霄的好奇心,他特别想知道她是怎么做到的。

经商之人,就跟学武似的,听说别人有好的方式方法,总想知道那到底是什么,即使陈美兰现在所有赚的钱里面,有他的49%,但他依然想知道她的方法。

再则,曾经对于陕省,对于西平市,顾霄只有苦涩,黑暗的回忆。

可是如今,随着这部电视剧,他想起的更多是快乐的时光,他想起阎三爷放他的时候还在追着苏文说:“苏文,你可不能犯糊涂,跟这书呆子走,咱是正经人,不能给孩子们丢脸,好吗?”

虽说愤怒,但他转过身,假装没看见,把他给放了。

他还想起阎西山,跟他一样总是挨批斗,但那孩子总是特别乐观,有一回,一个外来的红外兵拿皮带捆了打他,走的时候忘了带走自己的皮带。

阎西山举着皮带,满村子大喊,说自己发财了。

那条皮带,阎西山煮了之后还送了他一截给他尝了尝,牛皮,味如嚼蜡,还隐隐带着人血的血腥味,可阎西山吃得特别香,因为那是他有生以来头一回吃肉。

这回他见了阎西山,西装革履,帅气斯文,据说已经是西平市极为优秀的民营企业家了。因为身体不好,精力不足,顾霄没来得及跟他多聊什么。

曾经,他觉得自己逃离华国是脱离了苦海,奔向了阳光,可如今,不知道为什么,阳光虽好,他感觉不到温暖,食物虽香,可总没有回忆中年青时的味道。

他居然有一种,自己是被流放,驱逐了的感觉。

陈美兰一手上市玩的太厉害,无比清晰的,让他看到了华国商业潜在的巨大,蓬勃的商机,同时还让他发现,在华国,只要一个人足够有能力,它在赚钱方面,甚至能无视资本市场的基本定率。

这给了他沉痛又无情的一击。

一个华国的军工厂,凭借他的钱,不但站起来,而且正在以始料不及的速度,冲击华国的服装业?

目前,华国军界对外的管理其实没那么严谨,部队上的消息顾霄也可以听闻,据说华国军界的领导们,因为这次改制的成功,对陈美兰赞不绝口。

领导家属们也纷纷下海,想要一尝改制的甜头,赚大钱。

而第二司令员阎佩衡于此并不高兴。

他还算有点头脑,知道军工厂有一半被资本家掌握在手中不是什么好事。

所以他目前还在坚持,不想让部队领导的家属们染指军工厂。

同时,还想细化军工厂的承包规则,其中一点就是即使外包,也绝不允许外资控股军工厂。

阎佩衡,那是顾霄这辈子最反感,最讨厌的人。

顾霄被陈美兰玩了这么一手,心里当然不痛快。

而他,准备让阎佩衡比他更不痛快一点!

这有助于让他这个被驱逐,被流放的人在华国赚更多得钱。

……

转眼就是91年的3月份了。

又是一个新的学年,小旺已经是五年级的大同学了,圆圆也四年级了,小狼顺利面视上了东方学校,现在是个一年级的小学生了。

三兄弟一起上学放学,有小旺陪着,接送陈美兰就不愁了。

今天她得去趟西平音乐学院,取圆圆的钢琴考级证书。

取到之后就得去271上班了。

作为总经理,有薛鸣放那个得力助手,再有齐松露兼做财务,这两大方面陈美兰就不需要太操心。

但是服装生产有个大问题,她需要一个像熊大炮,或者阎西山那样,既八面玲珑擅长应酬,又入微细致,情商高的人去全国各地跑关系,维护渠道。

否则的话,时间一长,错综复杂的市场难免要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