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星象已变,浩劫将至。”……(第2/3页)

前世,在昆仑墟被灭门之前,希夷便已经离开了。谁也不知道他去了何处,谁也不知道他为何离去。白飞鸿所知道的,仅仅只有那个结果——那一天他不在那里,那一天之后也未曾再出现。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

他就如同他的名字一样,是彻头彻尾的局外人。

然而,此时此刻,这个人却站在她的面前,说要收她为徒。

白飞鸿只感到深深的、深深的困惑。

为什么?

她也想问。

然而在她开口之前,如同洞悉了她的想法一般,希夷微微垂首,用什么也看不到的眼睛注视着她,须臾,他轻轻说了一句,好久不见。

用只有他们两人能听见的声音。

——好久不见。

于是,白飞鸿什么都明白了。

先生曾经对她说过,希夷能洞悉万物之因果。

他知晓一切。

无论前世他究竟为什么到最后也不曾出现,最后也不曾预警……但这一世,他会出现在这里,便说明他是为了阻止那浩劫而来。

玉座之上,传来了掌门的叹息。

“这么多年来,你从来没有收过徒弟。”他望着白飞鸿,“我原以为你再也不会离开太华山。”

“她很重要。”

希夷如是说。

“我明白了。”掌门复又叹息一声,询问白飞鸿的语调却很温和,“你可愿意拜入希夷长老门下,成为太华山的弟子?”

白飞鸿深深地注视着希夷,片刻之后,她弯下腰,向他叩首。

“师父。”她唤道。

就这样,白飞鸿成为了太华峰主唯一的弟子。

虽然希夷方才那句“星象已变,浩劫将至”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人人都想向他问一个究竟,但他却没有搭理任何人,只是带着白飞鸿离开了长留之山,将所有疑问与喧嚣都抛在身后。

两人一路无言,白飞鸿仰起头来,无声地凝视着他的侧脸。这样近的距离看,他的面容益发显得昳丽,却也益发显得苍白。在离开长留之山后,他单手掩唇,低低地咳了起来。那咳声似是被强行压在肺里,发出沉闷的声响,让听的人都觉得胸口闷痛起来。

白飞鸿迟疑了片刻,到底还是拿出自己的帕子,递了过去。

希夷侧头望了她一眼,到底还是接过帕子,稍稍背过身去,似乎是想要将所有的咳声都堵在肺里,她只看见他的脊背,伶仃而单薄的一线,因为隐忍而颤抖起来。

有那么一瞬间,她忽然觉得,眼前的景象与过去的记忆重叠了。

这个人,一向都是身体很差的样子。

她想。

先生是天下第一的医修,也是不周之山的峰主,每日都有许多事务要忙。于是,在白飞鸿身体大好之后,送药去太华之山的任务,便落在了她的肩上。

每日每日,端着药送到这个人面前,看着他服下去。连她这样喝惯了药的人,闻到味道都会觉得那药苦得让人受不了,但希夷却总是没有什么表情,安静地将药喝尽,默默将药盏还给她,便坐在那里等着她离开。

偶尔也会有这种情况,她来了,他却还在睡。那时白飞鸿就会坐在一旁等着他醒来。先生安排给她的课业实在严苛,她每天都很疲惫,为希夷送药是她难得可以休息的时候。若是他睡着了,就意味着她能多休息一会儿,是以看到他睡了,她心里反而会有一点开心。

有时她会等着他醒过来,倒像是看牵丝戏里的傀儡渐渐活过来一样,有一种令人脊背发凉的美。有时她倒是先睡着了,醒来时身边总是空无一人,药盏倒是好好放在托盘里,她一起身,便会发觉身上披着一件薄裘,像是什么人不想她在这里着了寒。

起初,他们总是不交谈,渐渐地,偶尔也能说上两句话了。

“就算是这一世,你的身体好像还是没有什么起色。”

白飞鸿道。

“治不好吗?”

很久以前,她曾经问过先生,希夷的病为什么总是不好?先生只对她说,那不是她应该问的。

这个问题的答案,隔了一轮生死,却从这个人的口中,如此轻描淡写地告知了她。

“治不好。”

他直起脊背,将沾血的帕子叠好,放进自己的衣袖中,像是预见了她会问什么一样,他微微摇了摇头。

“就算是你父亲也不行。”

于是,白飞鸿便也不再问了。

沉默再一次横亘在二人之中,许久,许久,直到她的声音再度打破了寂静。

“为什么?”

白飞鸿问道。

这一句究竟是在问什么,连白飞鸿自己也不是很清楚。

那一天,昆仑墟众人无一畏战,大家血战而亡——但是,唯独这个人不在那里。

唯独这个知晓了一切的人,不在那个地方。

为什么你没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