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纨绔儿子(完)(第4/6页)

可四皇子甚至没跨进蜀地一步,只见到难行的蜀道便折返回京。

虽没了四皇子这根引线,但蜀城的乱子依旧被点了出来,等到蜀地捷报传来,老皇帝特意让人将醉酒的四皇子找了过来。

四皇子一身酒气,口中还在叫嚣着老皇帝偏心:“别的兄弟去的地方那么安稳,偏偏要我去送死?”

“看清楚了吗?”老皇帝将蜀地捷报砸在他身上。

四皇子捡起来,看过之后,嘴唇颤抖着,半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这封捷报上,将前因后果表述得极为清楚,四皇子不笨,他立马明白,自己入蜀只是个障眼法,真正的天罗地网其实早就布下。

“你别的兄弟去的地方,可能确实没有你这么危险,但他们得到的功劳也不会比你大。”老皇帝说道。

四皇子立马明白过来,自己的这一趟公差,其实更像是去镀金,偏偏他没有经过考验,直接被蜀地的凶险吓破了胆。

老皇帝此时越发觉得邵瑜说得对,一个能够担负起国家的君主,必然是勇气与智慧并存,他早早就知道老四欠缺胆气,所以故意用蜀地来考验他。

而四皇子也果然没有通过考验。

四皇子此时痛哭流涕,哀求道:“父皇,儿子错了,您再给儿子一次机会。”

老皇帝轻轻摇头,彻底将四儿子从储君名单里面划掉。

他有十年时间,他不再做选择,而是用排除法,对于那些确定不能担当的人,彻底绝了他们的心思。

很快,四皇子被封为闲王,老皇帝也当着很多人的面,评价四皇子“不堪大用”,又对四皇子一派进行打压。

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全京城都知道四皇子失了圣心,与大位无缘,原本攀附的官员们,此时也纷纷倒戈。

有了四皇子的前车之鉴,其他原本想要放弃的皇子们,也不敢再说放弃的话,哪怕觉得太过艰苦,但他们还是咬牙坚持,一心想要做出成绩来。

相比较其他人,或母族显赫,或妻族显赫,只有七皇子势单力薄,但七皇子依旧一门心思想着大位,他还记得母妃生前受过的羞辱,记得自己幼时受到的打压,因而他是几兄弟当中,最想熬出头的那个。

其他几人的心思是熬,但七皇子却在积极进行思考。

他不再怀着想要完成任务的心思去做事,而是开始思考怎么尽量将任务做得漂亮。

七皇子想明白之后,便开始朝着身边人请教,他不再端着自己的皇子身份,甚至还低头跟匠人们请教。

因而这一次,几组人里,七皇子一组最快完成任务,回京复命时,面对老皇帝的询问,七皇子也一直侃侃而谈,显然是完全吃透了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老皇帝又召见了派去盯着七皇子的人。

七皇子的变化,监视的人也看得一清二楚,但依旧用尽量客观的语气来描述这一切。

老皇帝听了之后,忍不住看向身旁的邵瑜。

邵瑜说道:“恭喜陛下,七殿下长大了。”

老皇帝见邵瑜脸上果真没有半点结缔,对于七皇子的改变,全然发自真心。

又想到那桩没成的婚事,老皇帝忍不住问道:“若最终是老七……爱卿不后悔吗?”

如今邵瑜和七皇子之间的关系,因为那一桩婚事,显得有些不对付。

邵瑜说道:“臣子的本分,是为君王排忧解难,而不是为女儿攀附荣华富贵。”

老皇帝闻言,心下越发感叹邵瑜的忠心,也越发不忍心自己走后,邵瑜落得个晚景凄凉的下场。

老皇帝终是决定继续考教,他继续给几个皇子派遣差事,不断的让他们四处磨练,似乎不把所有成年皇子全部历练成才不罢休。

十年后。

老皇帝隐隐察觉到自己大限将至,此时朝中对于储君是谁,其实已经没有太大的争论。

相比较其他几位皇子,七皇子的拼命,七皇子的成长,甚至他如今的优秀,所有人都是有目共睹。

原本几兄弟相争到了白热化,但这几年,随着几个成年皇子在全国各地到处跑,说是皇子,过的却像是行商一般的生活,他们永远无法在一个地方安定下来,也很难在一个地方培植起自己的势力。

而京城原本派系纷繁,但随着皇子都被外派出去,这些派系该打压的打压,该拆解的拆解,虽然没能完全杜绝,但倒不像之前那样派系斗争明显。

虽然免不了争权夺利,但因为有皇子牵头,做实事的人也多了不少,朝廷的风气倒是好了不少。

老皇帝交代完后事后,便闭上了眼睛。

七皇子比原剧情里迟了五年才登基,但他得到的并不是一个千疮百孔的江山,反倒已经有海晏河清之态。

这十年里,他四处历练,为了圆满完成差事,他绞尽脑汁,不敢有半点懈怠,他这样的不懈怠,也给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百姓真心的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