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第5/6页)

王书记乐呵呵地说:“不麻烦,一点都不麻烦,小孩子们可喜欢这些冰棍了。”

大家往外面一看,确实有一群孩子拿着刚分给他们的冰棍舔得很欢。

这样一来,姚厅长也不好说什么了:“你们红云公社真是人杰地灵,年轻人脑子灵活。”

说说笑笑,吃了瓜,喝茶补充了水分后,余思雅又将领导们领进了食堂。

食堂今天做的是特色菜,说是特色,其实就是全鸭宴。

烤鸭、仔姜烧鸭、老鸭汤、凉拌鸭、粉丝鸭血、爆炒鸭肠、盐水鸭肝……

满满一桌,他们红云公社最不缺的就是鸭子和鸭的各种内脏。

姚厅长看着一大桌子的菜,辨认了几秒:“这都是鸭子做的吧?”

余思雅笑眯眯点头:“对,我们清河鸭自己养的鸭子,请领导们尝尝。”

“够特别的,我尝尝。”姚厅长第一个动筷子,“不错,好吃,没想到鸭肝做得也这么好吃。”

一顿饭吃得大家都很满意。

因为时间比较赶,饭后稍作休息,两点,余思雅就带着考察团的领导们去了饲料厂。

大家先参观了生产线,穿着蓝色工装的工人们,井然有序地将粮食和其他配料按照比例放进机器里,然后加工成一粒一粒的混合饲料,再装进一个一个蛇皮袋密封好,最后由推车搬进隔壁的仓库。

这个仓库里,饲料堆得像小山那么高,站在门口看起来很是壮观。

“你们一天的产能有多少?”姚厅长边考察边问道。

施立平连忙说道:“目前一天的产能有六十吨。如果有需要,我们还可以随时购买机器,加大产能,将生产量提上去。姚厅长,你看,这边的厂房还空着。”

去年建厂子的时候,因为资金比较宽裕,所以厂房建得比较大,后续扩张方便了许多。

参观完生产线,姚厅长一行又去看了仓库。

十个仓库挨个并列在农田中,看起来挺壮观的。

姚厅长问:“你们这仓库能储存多少粮食?”

施立平笑着说:“目前一共能储存一万八千吨粮食,去年建的这四个仓库单个能储存一千五百吨,今年新建的六个,单个能储存两千吨。”

“那这容量不小了啊。”姚厅长感概,乡下地方能有这么大的仓库,不错了。

梅书记在一旁笑道:“不止呢,小余同志还跟我们县粮站签订了协议,租赁粮站空余的仓库……”

听完这个事,姚厅长打量了余思雅一眼:“小余同志的点子可真不少,这办法也能想出来。”

“姚厅长过誉了,我只是想着粮站的仓库空着也是空着,大家合作,互利共赢,对彼此都是一件好事。”余思雅笑盈盈地说,“姚厅长,你们看看这个。”

姚厅长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发现是两袋袋开封好的饲料,就摆在门卫室的角落里,旁边还有一杆称:“这是什么?给大家看的饲料吗?”

余思雅还没回到,一个背着孩子的妇女局促不安地走了过来,怯生生地看了他们一眼,小声对看门的同志说:“我……我买五斤饲料!”

门卫熟门熟路地接过她递过来的塑料袋,称了五斤饲料,然后收了一块钱。

等妇女走远了,姚厅长才说:“你们这卖的是散装饲料?”

“对,因为咱们厂子的很多职工都是本公社的人,对饲料知道得比较多。所以家里有养猪、养鸡养鸭的都会来买一些饲料,但他们又买不了整袋,为了方便大家了,就放了些在门卫这里散卖,以方便社员们。”余思雅笑着解释。

一直混在考察团里没什么存在感的胡处长严重怀疑,余思雅是奔着他来的,哪这么巧啊,他们来考察,正好就有人过来买饲料了。

可接下来的事让他知道,他想多了,这一幕还真不是做给他看的。

姚厅长听了解释,感兴趣地说:“你们这不错啊,方便了社员!”

余思雅顺着话说:“目前我们公社不少养猪户都会时不时地过来买几斤饲料,很多人家都在用饲料喂猪。姚厅长要不要去看看?”

因为公社里很多农民家庭都有成员在清河鸭上班,所以对饲料的认同感更强。很多人都相信饲料的效果,再加上这几年,不少社员家里经济条件也宽裕了一些。解决了饿肚子这个问题,很多人肯定会希望吃得更好一点。

目前能常常吃上肉和鸡蛋就成了红云公社不少农民家庭的追求,所以大家在这方面更舍得投入。猪养肥了,卖给肉联厂不但能得一笔钱,还会给二三十斤肉票。有了这些票,就不愁没肉吃了,所以红云公社农民的养猪积极性蛮高的,也比较舍得投入。

老大远来一趟,能去农村看看最真实的情况,姚厅长自然愿意:“好啊,还要麻烦小余同志带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