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第3/4页)

王氏说不能,又道:“要么你现在拿,要么我去请关捕头来!”

王大富在里头哭道:“家里是真的拿不出那么多银钱,我这把年纪死了就死了,也省了汤药钱,可你两个侄子还年轻,总不能断了他们的汤药……”

偏也巧,他们说着话,一个和武安差不多大的孩子端着药碗过来了。

他显然没做过这种活计,端着药碗烫得脸都皱起来了,走到门口还差点被门槛绊一跤。

王氏一把把他捞起来,另一只手接了他手里的药碗。

那孩子后怕地拍着胸脯,见了是她又笑起来,“谢谢姑奶奶!”

当初王氏第一次回娘家的时候,她带着顾茵上王家老宅,和家里的几个孩子打过照面。

王氏对他也有印象,依稀记得他是大房的孩子。

“你怎么自己端这么烫的药碗?”

那孩子道:“娘要照顾爹,让我来看看阿爷。”

王氏把药碗递给守在王大富身边的老仆,说:“姑奶奶和你阿爷说会儿话,你先自己玩去。”

那孩子应了一声,烫红的一双手捏着耳垂,跑开了。

“唉,我可怜的乖孙啊,”王大富接着在里头哭,“下人都死了吗?怎么让小少爷做这种事?”

老仆也跟着哭道:“上午官差进府,还把二房的人都锁走了。下人们都吓坏了,估计是都躲起来不敢动呢。”

“该死的王大贵,害人精!”

“行了!”王氏出声喝止,“你直说现在能拿出多少银钱!”

“二……不,三十两!小妹你看……”

王氏说不成,“你先拿五十两给我,剩下的二百五十两我宽限你几天。”

大房虽然元气大伤,五十两还是能拿出来的。王大富立刻让老仆帮着把床板下头的暗格打开,取出里头的银票递交出来。

王氏也当场写了一张收条,也让老仆转交给王大富。

待出了王家老宅,王氏叹了口气,拉着顾茵的手自责道:“是我心软。儿啊,娘对不住你,那铺子暂时买不了了。”

顾茵回握她的手说没事,“本来就是娘的东西,都听您的。”

王氏拉着她的手捏了捏,又啐道:“这王大富也不是什么好鸟,他孙子早不来送药晚不来送药,偏我来的时候来了。下人躲起来了他就不能晚些时候吃药吗?这是把我当傻子骗!”

王氏都看出来了,顾茵当然也看出来了。

不仅看出来了,她也有法子能让王大富立刻把三百两原原本本地吐出来。

但是自家婆婆是真的心软,心疼晚辈,真要是让王大富交出那么些银钱,害的子侄受苦,怕是她心里不安生。而且这到底是王氏自己的银钱,既然她说可以缓缓,顾茵也不好违背她的意思。

“再等一个月,他们伤好了,要还是再推三阻四的不肯还银钱,我把王大富的头拧歪!”

王氏骂骂咧咧地拉着顾茵走了。

虽然只先要回五十两,但对顾茵和王氏来说,这也是很大一笔银钱了。

王氏想的还是开店,不让顾茵去码头上受苦了。

她说干就干,当下就带着顾茵去了大兴米铺,和文沛丰询问老太爷那个好铺子租出去没有。

这自然是没有的。文二老爷还不死心呢,死活不对外出租。老太爷也有心等一等顾茵,就也不急。

王氏脸上才算有了笑影儿,她把五十两银票塞给顾茵,让她去文家和文老太爷签契书,自己则回家去把摆摊那些家伙什洗刷一下,准备一起都卖了,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得跑一趟码头,把自家准备开店的消息宣传一下。

文沛丰把自己的马车借给顾茵,让车夫把她送到了文家。

文老太爷听说顾茵来了,让人把她领到了自己书房。

“顾老板无事不登三宝殿,今天前来所谓何事?”

文老太爷前端起了官腔,顾茵忍不住弯了弯唇,而后又正色道:“家里得了一笔银钱,想到您老手里那个好铺子,这是特地来找您签契书的。”

“不来签契书就不来了是吧?”文老太爷哼了一声。

他之前得了风寒,头疼了好些天,被文大老爷逼着在家静养。养得好了差不离,才知道有人冒用他的名头搅合顾茵的生意,后头那事虽然解决,却牵扯出了其他案子,老太爷知道后连夜起草了状纸,要帮着顾茵打官司。

但他风寒还没好彻底,点灯熬油熬了半宿,第二天又犯起了咳疾。

文大老爷哪里能看他这样,又把他扣住,让大夫来给他把脉开药,再遣小厮把状纸给顾茵送去,并带话说老太爷虽然要养病,但他也能出一份力。

后头顾茵想的法子都起了作用,案情调查顺利,顾茵就让人带话让文老太爷先安心养病。

“我哪儿能不来?前两天我下午晌还来看您呢,不是您不见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