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4章(第2/3页)

虽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实行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社会环境越发宽松,但政策不允许的事情,大部分人还是不敢去干。

不过向阳大队有一点值得社员高兴的是,之前用水排盐的方法果然有效,今年小麦的产量较去年还是增加了不少的。虽然和人人都能吃好吃饱,还有着比较远的距离。

小麦收完种完水稻,很快就到了暑假。

秦卫东高中毕业,正常参加了高考,随后安心地进入等成绩阶段。

毕竟算得上是朋友,苏瓷还是关注了一下秦卫东的高考成绩。

等一个多月成绩出来后,秦卫东如愿考上了平京大学,秦老爷子乐得差点合不拢嘴。

秦卫东这一届毕业以后,苏瓷这一届上了高二。

走了最后一届靠推荐上高中的学生,学校里的学习氛围变得更加浓厚,许多人一上高中就奔着考大学努力,高二的学生更是一个看一个紧张起来。

苏瓷和李秋玲跟其他人一样,上课学习做题,周末往返在家和县城之间。

苏瓷的学习压力没有李秋玲那么大,她还会抽出心思来捣鼓捣鼓她那些宝贝,甚至关心一下村子里的大事小事。

比如秋收以后,向阳大队的社员更加眼红小岗村的粮食产量。

很多人去大队找赵世满,说他们也想吃饱饭,并且问他们什么时候也可以这么干。

赵世满可不敢随便松这个口,只说再等等。

也是这一等,就等到了一九八零年五月,邓x平在一次讲话中肯定了“大包干”。

然后赵世满很快就接收到了上面的指示,随后向阳大队也开始了分田到户。

各家按照人头分地,自家分到的土地自己种,自负盈亏。

社员们终于等来了这一天,人人都兴奋得不得了,开始埋头种地。

也就在这时候,大队的各种门店也得到了赵世满的批准,从集体所有变为了私有。

叶安军的理发店当然也成了私有,从集体财产一夜之间变成了他个人财产。

他得到批准的那天可高兴了,抱起谢美娥转了好几个圈圈。

苏瓷回家得知这个消息后,吃饭的时候认真跟他说:“城里早就支持个体经营了,好多年轻人没事干,都去摆地摊。之前老受人瞧不起,人人都说摆地摊的没出息,但现在已经有人发财干成万元户了,好多人眼红呢。乡下各种政策都是晚一步,二哥你放机灵点,赶紧找门路看看能不能进点东西,一边理发一边做点别的生意。”

叶安军还真没想这么多,或者说他就没这见识。

他挠挠头,看着苏瓷请教:“那四妹你说,我能做点什么生意?”

苏瓷早就给他想过,现在直接道:“土地都分了,以后各家肯定拼命种地拼产量的,和以前吃大锅饭时候不一样了。你想想种地需要什么,一是籽种二是肥料,还有养猪的饲料,各种瓜果蔬菜的种子,你都可以先去找工厂进货卖起来,你信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准能富。”

叶安军听得嚼馒头思考良久。

谢美娥眼睛亮晶晶的,看着叶安军说:“发什么呆啊?我觉得苏瓷说得对,咱们得胆子大一点,必须抢在别人头里做这些事。”

说完他看叶安军还是不出声,她又看向叶老二和苏华荣问:“爸妈,你们觉得呢?”

叶老二和苏华荣也不敢给主意,她又看向何月香,“大嫂,那你觉得呢?”

何月香喝口稀饭点点头,“我也觉得苏瓷说得对。”

这会叶安军有反应了,狠咬一口馒头说:“说干就干!”

苏瓷给叶安军指了个方向,就没再多去操心。

她目前最需要操心的是她自己,因为她马上就要高考了。

然而也就在高考前夕,她二姐叶苏梅顺利给她生了个漂亮的小侄子。

而在过去这一年半的时间里,苏瓷也不止就多了这一个小侄子,谢美娥在去年秋收的时候,早给她添了一个小侄女。

谢美娥好像和汪玉姗好像有什么缘分,两人又是前后隔一个月生的孩子。

而且这一次,汪玉姗又没能如叶老太和刘兰花所愿,再一次生了一个女娃娃。

汪玉姗生的这第二个女娃娃,让叶老大家的家庭氛围越发不好。

这之后都不需要谢美娥特意刺激,叶老太和刘兰花看到谢美俄的影子,就能被气得半死。

当然生娃这件事刺激的不止汪玉姗和叶老大一家,其实还有何月香。

如今叶安国已经上到了大三,年龄更是到了二十九,而她还是没有成功怀上孩子。

这事情苏华荣也愁,但是她越愁越不敢说什么。

每次何月香自己提起来了,她还要想方设法安慰何月香,只说叶安国在外上学,等他毕业了两人每天在一起,肯定能怀上。

何月香只庆幸自己遇到了一个心地善良的好婆婆,如果苏华荣和叶老太、刘兰花一样,那她的日子简直一天都过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