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章(第2/5页)

他的大儿子叶安国书读得最多,书读得也好,回回考试成绩都不赖,本以为能有点出息,结果呢,还不是一样回来面朝黄土背朝天。

揣着一肚子的学问种地,也没看比别人强在哪里。

因着叶安国的事,叶老二早就想透彻了,读书这钱花出去,纯粹就是打水漂,连声响都听不到。

看安老师面色微僵没说话,他又道:“不瞒你说,本来我看她还想念,确实是想让她再读个两年初中的,可她没这个命。两天前她发高烧,去了一趟卫生室,一针吊水花了整整六块钱。我们家的条件摆在这里,她大哥二哥还要娶媳妇呢,真没有钱再往她身上花了。总不能为了让她上学,家里的日子不过了,你说是不是?”

“初中都不读了,剩下的半年不读也罢,拿个小学毕业证书又有什么用?说婆家的时候,人家也不计较你读了几年书。不如早点下来,多帮家里干干活,日子也好过一些。”

安老师努力把嘴角翘起来,显得僵,“叶叔,读了书和不读书的孩子,还是不一样的。叶苏瓷真的是读书的好苗子,她是我一手带过来的,我最知道她。再说,这学期的学费都交了,您就让她读完吧。”

叶老二分毫不为所动,摇摇头,“不读了,您请回去吧。”

苏瓷在屋里洗澡,一直竖着耳朵在听外面的对话。

同时在心里想——她确实不需要再读一遍书充实自己的学识见识,但她知道时代会变,她必须不能这么早辍学,她得有走得出去的正经学历。

而触碰到了上学这个事情,苏瓷脑子里的相关信息也就全部出来了。

家里八个兄弟姐妹,到如今上过学的,只有大哥叶安国和原主叶苏瓷。其他孩子没去上学的原因倒是有不少,其中最主要的,自然就是家里穷,没有钱。

叶老二毫不例外是个重男轻女的人,家里又是这样的条件,所以一开始只让大哥和二哥上学,但二哥死也不愿意去学校,也就只有大哥认真读了书。

到了大姐二姐,因为是女孩儿,叶老二从来就没想过让她们上学,同时她们自己也没上学的欲望和想法。

这也是村子里的普遍现象,家长不拿上学当回事,也没几个孩子愿意去上学被老师给管着。

后来向阳小学来了现在的安老师。

安老师在大家眼里,是个古怪又执拗的女老师,总是做一些让人没办法理解的事情,比如没事就来庄子里劝小孩子去上学,一有小孩子辍学就去找到人家里去。

当时她来庄子上动员小孩子去上学,叶苏红和叶苏瓷也在动员名单里。

叶苏红是坚定了态度不去,宁愿每天拾大粪割猪草换件没补丁的好衣服,也不要花钱去学校当学生,听说老师都很严厉,手里捏个戒尺专往人手心上打。

叶苏瓷倒被说心动了,跟叶老二说想去。

当时叶安国差不多要毕业,家里又没其他孩子上学,叶老二难得心软了一回,花了一块钱学费让她去了学校。

叶老二没以为叶苏瓷能读下去,不过以为她去学校玩玩,尝个新鲜识几个字就退学回来了。

农村出身的女娃娃,迟早就是嫁人养孩子,能识几个字已经是很不错的事情了。

可谁知道,叶苏瓷这一去,就被安老师给缠上了,不止让她读完小学,还鼓动她接着读初中。

在这几年期间,只要叶老二动了让叶苏瓷辍学回家的心思,安老师立马就找到家里来,软磨硬泡也要把叶苏瓷拉回学校继续上学。

叶老二实在搞不懂,安老师这是图什么。

上学本来就没有任何用处,别人家的孩子上不上学更是和她没关系,她却非要吃力不讨好拉人去念书,说一些云里雾里,根本不切实际的话,叫人听不懂。

叶苏瓷的这几年小学,都是断断续续上的,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叶老二就会让她退学。

安老师这边费尽心思帮她争取,于是她就一边上学,一边抽空回家帮家里做事情,勉强读到了现在的五年级。

她每一学期的学费,都是每天早上起大早,加上下午的时间,和姐姐们出去捡大粪割草换来的。

她每天割多少草捡多少大粪,叶老二都帮她称过,并记在了本子上。

如果斤重不够,他就会说:“不勤劳点学费可就没了。”

叶苏瓷不想辍学,早上就会更早起,抽更多的时间出去干活。

叶老二不太想让叶苏瓷上学也就算了,三姐还总爱给她添阻碍。

每学期她去找叶老二要学费,三姐必要出来跳,在叶老二旁边扯着嗓子嚷:“偏心!让小苏瓷上学,就要给我买衣服!我每天干的活,比她多多了!我要!我就要!”

每次叶苏红这么一闹,叶老二再一犹豫,叶苏瓷自己就先掉眼泪委屈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