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第2/4页)

郑业成看着挺满意的,赵长缨出头后的这四年,华国的射箭水平简直是突飞猛进。

一方面是大家有奔头,另一方面是赵长缨的榜样力量。

奥运会后,国家体育台就派记者入住了国家队,对着赵长缨拍了整整两个月的纪录片,最终剪裁出了45分钟的短片,在国家体育台播放了。

这其实是一个系列,叫做《奥运冠军的生活》。

不仅仅拍了赵长缨,还拍了其他奥运冠军们,但赵长缨引发的讨论最为激烈。

因为赵长缨简直就是个铁人。

人人都觉得,她这样的顶尖运动员,在赛场上的表现居然可以零差错,一定是天天刻苦训练。

结果看了纪录片发现,训练的确刻苦,每天的量都非常大,但她的生活并不仅仅是训练。

她要操心第一届华国射箭挑战赛的事情,一方面跟有关部门沟通,一方面跟自己的人沟通。

她还有缨之队要带,缨之队到达京城后,无论多忙,她都有两个小时的时间是花在缨之队的队员身上的。

她还有青苗计划。她要保证每一个来到她跟前的孩子不会被辜负,她的计划里有赵长缨射箭助学基金,有赵长缨射箭运动场赞助计划等等。

这不就是铁人吗?

你见过这样达则兼济天下的运动员吗?

更何况,她的这些计划明明白白公布在人们面前,并没有像是多商人说过的好听话一样,说完就没了,她是实实在在做的。

赵长缨这些年资助了将近100位孩子学习射箭。

赵长缨每年捐献一座运动馆。

赵长缨的华国挑战赛和华美挑战赛每年都在举办,肉眼可见,射箭运动员的日子越来越好。

每一个可以言出必行的人,都是可敬的。

更何况赵长缨做的这些,训练是为了自己的成绩,挑战赛是为了运动员们的生活,青苗计划是为了华国箭坛的未来。

如果说赵长缨的成绩让所有人仰视,那么赵长缨的思想心胸人品让所有人仰慕。

这也是赵长缨作为一个射箭运动员,国民度一度上升的原因。

甚至,这两年的体育局每年发布的公益广告,赵长缨都成了女主了,就因为她有说服力,她也值得信赖。

郑业成不由觉得幸运:他何其有幸年轻的时候,能够和付天易一起比赛。年老执教的时候,又能遇到赵长缨这样的徒弟。

一时间,忍不住看赵长缨的目光又慈爱起来。

瞧着常规进行的差不多了,郑业成就冲着赵长缨说,“成了,这边不用你了,你训练不是早就加训完成了,去吧。”

赵长缨也不客气,立刻收拾东西离开了。

她直奔医院。

谢三轩的肺癌严重了,张宝梅老师本来不想告诉赵长缨的,怕她挂心,可赵长缨给请的保姆偷偷给她打了电话。

赵长缨就将人转到了京城。

昨天刚到。

赵长缨到了医院就直奔病房,一进去就瞧着谢三轩躺在病床上,他这些年瘦了不少,躺在那里被子盖着,就跟没有似的。

谢三轩正跟老伴张宝梅说着话,声音嘶哑:“你哭什么?我有什么好担心的,我都活了这么多年了,多一天都是赚到的。”

“咳咳!我在你还累,每天还要照顾我,还要操心我!我走了,你也能歇歇。”

张宝梅显然被他气死了,站起来就骂他一句:“歇个头!”

说完,就直冲冲地冲了出来。

不过一开门瞧见赵长缨,她就站住了,低头别扭地了摸了一把眼泪,这才说:“你这丫头怎么又来了,你不训练了。老谢这里没事的,最好的医院,最好的专家,还有保姆护工,你不用过来!”

赵长缨就递了纸过去,“谢教练也是怕你太难过,故意这么说的。”

张宝梅一听这个就苦笑的点点头,“我知道啊。他怕他走了我心里难受,就各种想法子宽慰我。其实,我不喜欢这样。他总觉得他拖累我了!他没有!”

她说着眼泪就大滴大滴落下来了,就再也说不下去了。

赵长缨就揽住了张宝梅的肩膀,张阿姨这几年照顾谢教练,自己也瘦的不行,赵长缨的手都觉得有点硬邦邦的,有点硌手。

她将人按在了病房外的长椅上,也没再宽慰了,这夫妻俩一辈子没孩子,守着彼此过日子,谁不了解谁?谁不心疼谁呀!

不用外人来宽慰,也宽慰不了。

所有的语言都做不到的。

她说的是未来:“阿姨,我请了医生了,两位全界最好的肺癌专家,一位是咱们华国的张医生,一位是美国的史密斯医生。张医生明天回京城,就能过来。史密斯医生也是明天到。他俩看过后会有个会诊,最后决定是在国内治疗,还是去国外治疗。”

“您放心吧。癌症可怕,但是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