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第4/7页)

这会儿还没开始,国家体育台的解说李军和嘉宾郑业成趁机开始介绍比赛的双方。

李军:“赵长缨大家都熟悉了,这些天都是她的新闻。连续十环40箭,带领南河队打进了团体赛决赛。

不过许意敏可能有些观众有点陌生,这是位老将,今年已经30岁了,曾经拿到过全运会的金牌,24岁那年选择退役,但在去年,她勇敢地选择了复出。郑教练,您怎么看复出这事儿。”

郑业成虽然来的少,毕竟见过大场面,也没什么紧张的,就是坐在那里有点严肃,“是件很勇敢的事情。毕竟竞技体育不但需要天赋,还需要日复一日的练习。整整六年没有训练,复出面对的训练量和心理压力都很大,她能做出这个选择,进入锦标赛决赛,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李军接着问:“许意敏曾经入选过国家队,您教过她对吗?她的个人特点是什么?”

郑业成说,“许意敏师从我国的著名射箭运动员许建国,她是许建国的女儿。许建国作为90年代的著名运动员,那时候我国流行的中位偏上推弓,浅勾弦,慢撒放,跟现在的中位推弓,深勾弦,快撒放其实是不太一样的。”

“而赵长缨虽然站姿依旧是暴露式,但她的技术特点是和我们现在流行的相吻合的。所以等会儿比起来你就会发现,这两个人节奏完全不一样,一个极快,一个极慢。”

李军好奇的说,“一人一箭,节奏不同,这让我想起一件事来。赵长缨在密省省队集训的时候,曾经在一名集训队员旁边射箭,因为改变了射箭的节奏,而导致对方方寸大乱。赵长缨一贯快节奏,尤其是排位赛,居然能快到三分之一的时间,遇到了这样的慢节奏,恐怕自己也要难受一些了。您说呢,郑教练?”

郑业成就笑了,“你还没明白节奏的意思。”

这句话说得模棱两可,李军有意多问,但此时,比赛已经要开始了,只能闭了嘴。

看着直播的华国观众无一不再想,郑业成是什么意思呢?李军的意思是赵长缨会打的艰难,但郑业成肯定不这么看?

但事实的确如此啊,你想想吧,生活中慢性子和快性子在一起,慢性子慢悠悠,快性子都要急死了,这种事,谁急谁难受!

赵长缨怎么改变?

而赛场上,按着排位赛成绩,赵长缨名列第一,所以许意敏先发,赵长缨选择了右边的场地。

随着信号声的响起,许意敏站在了起射线上。

网上对赵长缨的评论铺天盖地,一场全国射箭锦标赛,明明是全国顶尖射箭运动员展示风采的时候,光芒却只照在了赵长缨身上。

她太强大了。

任谁也不可能不紧张的。

不过好在,许意敏眼神里都是坚定:她既然敢选择重新来过,那她就没什么好惧怕的。来吧,什么比复出更艰难呢?她都连那么困难的事情都撑过去了,何况是一场比赛?!

因此,她的手无比的稳,从箭筒里拿出箭,然后将箭尾插入了贡献的箭口,将箭杆放在了箭台上,然后压下信号片,随着啪嗒一声响,她才抬起头,慢慢地看向了右侧位的赵长缨,将弓推了出去。

她的右手,此时此刻才抚上了弓弦,随着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浅浅地拉动弓弦,她才扭过头,面向了箭靶,将弓高高地举起。

她的肩膀开始发力,而她的眼睛始终瞄准了准星,当她的身体终于舒展的时候,弓弦慢慢的靠近了她的下颌,最终完成了靠位。

只是她并没有立刻撒放,而是停留了两秒钟,应该是完成最后的调整,终于,这支箭射了出去。

几乎同时,不少观众都深深地松了一口气。

很稳,却很慢。

她比一般的选手要慢一半的时间,而同样的时间,赵长缨已经射出两箭来了。

当然,射箭只要不超过时间,就不违规,看的还是结果,所有人的目光都盯紧了靶子,就瞧见那支箭砰地一声,扎在了黄心之中。

十环!

看台上立刻响起了掌声。

电视里,李军也忍不住说,“这个开头不错。许意敏不愧是老将,心理素质强大,面对赵长缨这样强大的新锐,第一箭也非常稳当。现在轮到赵长缨了。”

赵长缨在许意敏第一支箭的结果出来后,就站在了起射线上。

她对比许意敏来说,仿佛是2倍速。

抽箭搭箭推弓转头举弓,仿佛是一气呵成,尤其是瞄准,简直太不同了。

许意敏是十分慢,别人是要看一看,赵长缨从不!

她的动作到位了,连多余的停留都没有,然后咻的一声,箭就放出了。

那支箭仿佛跟她的脾性一样,也比别人快三分,大家还在感叹赵长缨到底怎么做到不看准星射的这么准的时候,已经到了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