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天降“娘子”(第3/4页)

尤其是看着那些个刺客被毫不留情地断手断脚绑成粽子一般,他们都跟着心头抽搐瑟瑟发抖,除了自焚被抓住灭火时他们被绑起来一回之后,也只是将他们分开关押,让他们写出自己的来历和被胁迫自焚的原因,再将供状签字画押,并未受到想象中的严刑拷打,甚至难得安稳地过了几天平静日子,以至于到现在,他们才猛然醒悟过来,其实从本质上来说,他们也是刺客。

也是失败的刺客。

只是他们的目标和手段不同,但性质其实是一样的,甚至他们若是得手后会造成的结果,比这些刺客更加严重。

能来参加解试的无不是一方才子,没点才学也不敢来应试,经过这几日禁闭和出来看到刺客的“演戏”,已经猜到了几分金人这么做的原因,更是惶恐不已,生怕刚刚萌生的一线生机,就这样被再次掐灭。

岳璃看着他们紧张而害怕的模样,轻叹一声,说道:“我按你们提供的消息带人去找你们的家人,其中有两人的家人查无此人,有三人的家人已经被害,其余八人的家人都已安置在附近的农庄中,待我禀明使君后,会安排人带你们去相见。”

魏楚楚跟着说道:“我念到名字的过来,准备跟我去农庄,其余的在一旁等着。安子旭、杜仲名、房琯玉……”

她念到的第一个名字就是那位“安郎”,听得他心下一喜,冲出去时险些撞到魏楚楚身上,急忙收脚,手忙脚乱地朝着她长揖到地,满心感激地说道:“多谢多谢,大恩无以为报,以后使君和诸位将军有用到在下的,万死不辞!”

其余被念到名字的考生也跟着连连道谢,剩下的人中,有两人面如死灰,忽地跪倒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

“爹!娘!是孩儿害了你们!”

朱熹在知行楼上见此情形,有些不解地问道:“他们为何如此?”

方靖远冷哼一声,说道:“还不是自作聪明,当初让他们招供时,捏造了家中情况,甚至连报名的乡籍和师承都有可能是假的,我们本是有心帮他们从金人手中脱困,可他们偏偏不信我们,却听信金人的话,结果如何?”

朱熹亦是唏嘘不已,那两人的供状方靖远也给他看过,还问过他意见,得知这两人都是从曲阜孔府门下求学的,还特地准了他们互保,而无需海州本地人做保,可没写想到,就算是孔圣人的后人门下,也一样会有这种贪生怕死之徒。

“真是污了圣人之名啊!”

方靖远并不以为然,“他们犯错是他们的事,与圣人何干?就算是圣人,也不能保证自己一生从不犯错,更何况后人呢?朱兄莫非忘了,孔府的家庙,如今都分了南北,若是圣人得知后辈屈身事敌,还不知会气成什么样呢!”

朱熹无言以对,当初宋室南逃,文武百官和勋贵士绅都有不少跟着南下的,孔府当时的家主衍圣公孔端友也跟着去了江南,在衢州修建孔庙,被称为南孔庙,带着部分孔氏后裔在此定居。而金国当即就扶持了孔端友的侄子孔璠为衍圣公,继续主持孔府,他的后人还兼任着曲阜令,早已成为金国之臣。

这也是辛弃疾宁可另立“齐鲁书院”也不与孔府合作的原因。能得到孔氏一部分人的认可固然重要,但同样也要避免被这些认贼作父之人渗入反间的危险。

眼前这两位,想必就是其中的一份子。只可惜,就算他们照着金人的要求做了,也未必能保全家人,而如今自作聪明弄出的假口供,在方靖远拆穿刺客面目,当众打破金人散布的谣言时,已经注定了他们被金人彻底放弃,那么,他们还留在金人手里做人质的家人,下场便可想而知。

“将军!求将军去救救我的家人,我家人就在济南府城之中……”

其中一人猛然朝前一扑,跪在了岳璃面前,痛哭流涕地说道:“是小人一时鬼迷心窍,以为自己已经死路一条,想要保全家人,才大胆伪造户籍和出身,不料使君和将军心怀仁义,不但没追究我等之罪,还帮我们救出家人。是小人不识君子之心,还请将军大发慈悲,救救我的家人啊!”

“晚了!”魏楚楚不等岳璃开口,已经干脆利落地说道:“早让你们说,你们不说,也不想想你们自己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金人拿你们当狗,你们还上赶着送死,我们把你们当人,你们自己不肯做人,现在还想我们去救你们的家人,你以为,只有他们的命是命,我们的命就不是命了吗?”

说着,她都险些掉下泪来,愤愤地说道:“你们以为救人有那么容易吗?那你们自己当初怎么不去?为了救你们的家人,我们死了两个姐妹和七个兄弟,这些都是为海州为大宋流血牺牲的烈士,你们呢?你们是帮着金狗来害我们的人,凭什么有脸让我们再冒死去替你们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