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天灾巨变(第2/3页)

只要有海货来了,目离市海鱼的价格就会十分吸引人。

相比起其他食物来说,是性价比最高的。

为了降低生活压力,很多人会选择去购买它,毕竟实惠又能补充各类营养。

打个比方,海鱼的价格是三十的话,那么其他肉类的价格就是一百往上。

对比差距太大了。

大的让他们肉疼。

对于苏家来说还好,一个是他们在一开始的时候就买了不少粮食存起来,在主粮上暂时还没有什么问题,第二个是他们自己种了青菜,青菜的生长期短,一茬一茬的,桌子上的青菜就没断过。

自己还养了鸡,每天都能捡几个鸡蛋,这些鸡可以喂老菜叶子,还有其他杂七杂八的,压力不大。

对于某些人家来说,现在吃饭上的花费占比,也就是恩格尔系数居高不下,甚至一个月工资,除去吃饭就没剩什么钱了。

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之前很多人的主粮是大米或者是白面,现在调整了细粮的比重,细粮不是一时半会能够生长出来的,而且现在的天气也不太适合这两种农作物的生长。

土豆和红薯在餐桌出现的比例调高。

老一辈看到这情况,都说乍一看到餐桌,还以为回到几十年前,那个时候大米和小麦的产量不高,他们也是用产量较高的土豆和红薯做主食,细粮是打牙祭才舍得吃的好东西。

陈巧兰今天去市场,买了两条海鱼,打算一条清蒸,一条红烧,另外还买了一只冷冻鸡。

这鸡是在灾难前冷库冷冻的,现在放出来了一批,价格实惠,就是每人凭身份证限购。

她拿着家里的身份证去买了两只回来。

洗洗刷刷,今天的晚餐十分丰盛。

林真真现在已经改姓了,她改了母姓,现在是苏真真。

她已经高考完,很快就要去学校——为了不离家,她志愿填的是目离市综合大学。

本来这所大学名气不是很高,但是在沿海区域的大学搬迁过来之后,它已经升级了。

妈妈的实验室也在那里。

陈巧兰心疼真真去学校后要去饭堂吃,饭堂的饭菜一直没变过,大锅菜。

所以在开学前努力的给她进补。

高考阶段苏真真本来瘦了,现在又补了回去。

因为到了冬天,加上下雨,天气十分阴凉。

但是只要进了屋内,那就不一样了。

集中精力研发某些方面,得到的成果也是喜人的。

现在的建筑外面都加了防水涂层,减少潮湿,在楼顶,一般会有一个简易型的风、水发电机组,用风能、水能发电,只要有了电,那么就能顺理成章的用各种电器取暖。

有了这个东西,就不用担心停电了。

电的用处也十分广泛。

陈巧兰把饭菜做的差不多了,就听到了车子开进院子的声音,今天她们两个一起去大学了。

可能是去参观?

陈巧兰不知道,听到声音,喊了一嗓子:“饭做好了,准备洗手吃饭了。”

在餐桌上,苏涛关心起了苏荞初现在的研究。

她换了研究方向,很容易让人以为她在儿戏,因为她跨行业了。

她现在研究的是植物生长剂。

可以促进植物生长。

也就是加快农作物的生长速度,缓解口粮问题。

人在饿肚子的时候,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在饥饿的促使下,人是不存在理智的。

苏涛每每觉得女儿应该拿不出什么成绩的时候,就会想到当初安全气囊的面世。

然后他就只剩下支持了。

他们每天都有看最新时事新闻的习惯,为了让民众对未来保有信心,会特意说一说取得的进展和研究方向,这在灾难之前是很多科学家钻研的方向,现在人更多了,各国也毫不吝啬在这方面投入人力物力,只要是有点远见的人,都能看得出来,在这种天气下,粮食问题只会变得越来越高严重。

甚至为了粮食,有的地方已经燃起了战火。

有些国家之前是出口初级农产品的,他们缺乏足够的科技手段,有的时候,弱小是一种原罪,他们没有办法抵抗那些强大的敌人伸向他们粮仓的手。

粮食被抢走了,他们应该怎么活?

毫无疑问,那是个灾难。

如果口粮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到最后,整个地球都会燃起战火。

苏荞初回答苏涛:“有进展了。”

苏涛:“那什么时候能有成果啊?”

苏真真觉得这是在强求:“这说不准的,我去了一些地方参观,有的地方是允许人进去的,我去了妈妈的实验室,有好多个人在给妈妈打下手,他们都对妈妈很尊敬的,而且妈妈手上也不是只有一个项目。”

总之,妈妈很棒。

妈妈很厉害。

苏涛忍不住笑了:“我知道,就是问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