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第2/4页)

几个客家女工被“请”到大酒楼,面对从没见过的一桌子汪着油的大鱼大肉,拧着手不知所措。

“别客气,随便吃。”买办让小厮往每个人面前递筷子,“我做东。大伙做工辛苦,我也知道。你们比她们勤劳多了。其实佛南先生正在考虑给福建籍女工涨薪,每人两块——对,每人,每个月,多领两块银闪闪的洋钱!如果你们明天照常上工的话……”

客家女工警惕地互相看一眼,低声用方言说:“他在挑拨我们。”

林玉婵早就料到,资本家会分化工人内部,制造分裂,培养挖墙脚的“工贼”。在此前的团队建设里,也多次演练过对策。

大家也都喊过口号,表过决心,坚决警惕敌人的分化,坚决不拖集体后腿。

可是……说归说,真轮到自己,看着眼前这几辈子吃不上的珍馐美味,耳朵里听着“涨薪”的许诺,几个女工还是不免心动。

一个月涨两块,一年就是二十四块。三年就是……

买办想起佛南先生的指示,又看看女工们的脸色,胸有成竹地笑道:“哎呀,不要那么腼腆嘛。你们就告诉我,到底是谁教你们这些……明天照常上工,照常拿工钱,羡慕死那些广东婆娘!别客气,吃!”

一阵难堪的寂静后,终于,一个女工畏畏缩缩地说:“有人叫我们去领小米……”

-----------------------

“林姑娘,三娘送你的衣服收到没有呀?舒服伐?”生丝库房里,常保罗眉开眼笑,介绍道,“那是她家一个香港的亲戚送来的料子,花旗国缫丝机的成品,中国没有!你不是要去美国吗?要是能带一套那种机器,我们‘孟记丝行’包准给你明年三成以上的红利……”

常保罗眼下已经是俩孩子的爹,性格愈发温糯,三句话必提老婆孩子。林玉婵估摸,这“缫丝机”的主意,多半也是孟三娘撺掇的。

她定期巡视博雅各分号,争取在赴美之前,安排好下半年的所有工作。

眼下中国商人争相办实业。扩大丝厂、引进新型缫丝机貌似是个不错的主意。

林玉婵问明新型机器的特性和大致价格,打算回去再研究研究。

迈出库房,刚拐个弯,忽然平地起黑云,几个大汉从四方围过来。

“博雅林夫人?”有人低沉沉地说,“有人请。”

林玉婵向后一缩,本能地脊背生寒,大喊:“保罗!”

库房偏僻,不在天地会地盘内。几个大汉依稀眼熟,像是那日抡棍打人的。

常保罗带着几个伙计匆匆赶到,比林玉婵还惊吓:“妈呀,这怎么回事?——哎,我们做合法生意的,侬是啥人?”

还是势单力孤,让人半拖半架,弄到一个小茶馆里。

“博雅公司跟我们大丰纱厂无冤无仇,上次打伤你们女工主动提出赔偿。”一只纹身大手撂下一杯茶,咣的一声溅出半杯,“谁给你们胆子,算计我们英国纱厂?哼,我看您这生丝库房,最近天干物燥,可要小心防火哦。”

林玉婵冷静下来,看这架势,多半是出“工贼”了。

“发个小米而已,这年头做善事还有错了?”她冷笑,“我是女流,知道女流出外做工不易,因此组织姐妹们定期聚会,不过嗑瓜子聊闲天。大家聊的什么我也管不着。你们纱厂自己管理不善,弄出工人闹事,就算病急乱投医,也别咬到我头上。”

她观察几个走狗大汉的表情。

“工贼”多半是普通小工。班长组长她定期会见,对她们的人品很有信心。如果真是领导层被策反,这些大汉也不会语焉不详地诈她。

肥买办套出林玉婵的名字,传达下去时,这些打手见是个年轻女流,其实也不太信她能搞出这么大水花。

常保罗也跟着帮腔:“林夫人是正经商人,每天赚钱赚不过来,管你纱厂闲事做什么?还有,这丝厂的最大股东是不才在下,不是林夫人。入股的还有怡和洋行唐经理,还有江南制造局译员徐先生,还有举人蒋芷湘先生……你们敢毁这里一包丝,我去工部局告死你!”

上海人动口不动手。这话说得狠巴巴,配合夸张的手势,已经是常保罗发脾气的极限。

众大汉只是底层打手,这些名字一概没听过,但觉很厉害的样子,不由得面露犹豫之色。

“蒋先生你们总知道吧?江浙文士,沪上名人。”林玉婵笑盈盈补充,“一个跟我有业务往来的英国商人正筹办华文报纸,名为《申报》,蒋先生是总主笔。创刊号正愁没的可写,我想他们应该不介意多刊几句花边新闻。”

所谓商战,哪有电影里那么多纵横捭阖。图穷匕见之时,不过是耍无赖、拼人脉。

“好啦。我忙着呢。就当你们道过歉了。保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