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第2/4页)

圣诞快哭了。阁楼还叫“凑合”?她以前都是睡厨房睡地板的。

林玉婵:“趁这几天,你准备一些长途旅行的衣物用品,不用干活,也不用帮忙,就当是给你过去二十多年的辛苦劳动,放个假吧。”

-----------------------------------

安顿好圣诞,林玉婵请员工们吃了一顿饭,感谢大家辛苦看店,把这一个月来的见闻,挑精彩的说了一些。

她这一路行色匆匆,但是她留了心眼,托义兴船工大哥,在沿途各港口都买了点当地特产,主要是零食小吃。让圣诞帮着扛回来,给大伙分发。

众人一片欢腾。有人当场拆包开吃。

只有常保罗藏起一些土产,不好意思说:“带回家去给三娘。”

众人齐声嘘他。

今天真是丰收的日子。林玉婵把容闳寄来的包裹搬到茶几上,拿出小刀。

博雅公司的“拆信仪式”已经形成企业文化。每当容闳来信,大家自动放假一小时,跟着前东家神游世界。

林玉婵先抽出一张明信片。

自上次在锡兰换船,容闳已经横穿印度洋,进入红海,来到埃及首都开罗。照片里,他包着头巾,骑着骆驼,在金字塔下摆了一张经典的游客pose。

照片背面密密麻麻十几行,全都是感慨古埃及文化之悠久宏大,以及在当地巴扎市场里,各种被骗被忽悠的抱怨。

然后他乘火车,穿越苏伊士地峡,来到亚历山大港,乘船横渡地中海,来到法国马赛。

看日期,登陆欧洲是一个月以前的事。

那个硕大的包裹就来自马赛港。当地终于有像样的邮局,又正巧赶上一周一次的农贸集市。容闳于是没有洗相片,而是在当地市场买买买,包了一大包土特产,让大清朝廷掏钱,万里迢迢送了回来。

马赛特产手工香皂一大块,足有五六公斤,暗绿色泽,表面浮着一层细细的白色海盐,印着经典的商标语Savon de Marseille;

紫色的薰衣草精油数瓶——此时叫做法兰西花露 ,说是有驱虫安眠之功效,是风行欧洲的芳香制品,畅销泰西诸国王室。打开盖子,满洋楼香气不散;

此外还有当地特产茴香味苦艾酒(Absinthe)和农家蓝纹羊乳酪(Roquefort),层层包裹,全须全尾地扛过了长途船运。

常保罗和赵怀生深情怀念老东家:“跟着他的时候除了薪水少点,日子是真好哇。”

林玉婵:“……”

香皂切开,给容闳留一部分,精油给他留一瓶。剩下的大家七手八脚分了。

苦艾酒在法语中称作“绿精灵”,杯中泛着莹莹绿光,很像某种魔药。

大家小心翼翼打开,只喝了一口,就皱起眉头,纷纷猜测:“坏了。”

林玉婵坚持说:“可能就是这个味道。”

以前在旅游节目里看过,这种风行欧洲南部的烈酒药味浓郁,就像北京豆汁一样,喜欢的人喝它上瘾,不喜欢的人避之不及。

于是一人一杯,硬着头皮干了。

但那蓝纹乳酪可能是真的坏了,磨盘似的一块大圆饼,周边长了一圈绿毛,宛若一只长途洄游的大海龟。开包之后,冲鼻一股奇臭无比的牲口味,混着浓烈的薰衣草和香皂气息,犹如花海里跑来一群非洲角马,组合出一种野性难驯、让人欲罢不能的味道。

常保罗思忖:“宫里旗人的乳酪也有味道的,不奇怪。”

红姑捏着鼻子说:“听闻洋人的乳酪都臭。这一块臭不可闻,说不定格外贵哩。”

林玉婵两辈子没吃过法国原产乳酪,也不知道这乳酪到底坏没坏,包装上也没印保质期。

有茴香酒打底,大家都有点上头,商议一人舀一小勺,同时入口尝。

“呃——”

几人齐齐冲出屋。

最后大家决定,乳酪原样包好,留着,等容闳回来给他享用。

也许是旅途劳累,也许是拜那块乳酪所赐,此后一天,林玉婵昏昏沉沉,被大伙勒令休息。

她只好给自己放了一天假。晚上精神稍好,点了灯,整理此行的见闻和开销。

-----------------------------------

第二天,林玉婵满血复活。大致检查了生意和账册,去徐汇茶号和孤儿院工厂都视察了一下。

博雅仍旧正常运转,棉花茶叶都做得忙忙碌碌。不过据常保罗所言,棉花的价格再也比不上当初印度水灾消息传开后、那一飞冲天的五两银子。最近一个月,也就在二三两之间徘徊。博雅收获加工棉花的成本不算低,因此这个价格只能算是小有薄利。

至于茶叶……

“林姑娘!”老赵上班摸鱼,正趴在柜台上给自家小孩批改功课,见她来,忙丢下朱笔,站起来迎接,“侬好啊,进来也不通知一声。”

林玉婵抿嘴一笑,低头检查工作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