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第2/4页)

史密斯终于有点慌张。他躲在圣诞身后,大声辩解:“这砖是我买的!是我问庙里的人买的!金钱交易,买定离手,你们不能反悔,那是不讲信用!”

保甲破口大骂:“老子的伢才七岁,他懂个屁!你给他几个钱他能把他亲娘卖咧!”

围观人大笑:“把东西交出来!娘的,咱们一块上,十个还打不过他的一个黑厮?”

……………………

眼看群情激奋,苏敏官在不远处微微蹙眉,微一伸手,拦住了义兴船员们想要管闲事的脚。

今日算是彻底见识到了武汉三镇的民风。史密斯今日要栽。

不过,要是真把洋人当众围殴至死,那可没法收场。

在场这些闹事的“刁民”,虽说法不责众,大概不会通通掉脑袋,但为首的大概会砍几个,其余至少都是流放三千里。

别人的死活原本不干他事。但他看到,已经有官兵闻声而来,拉着百姓询问情况。要是史密斯今天真死在这群人手里,他、林玉婵、还有诸多看热闹的船员,估计都得拉回衙门审一审。

他朝众手下使个眼色,让他们看好林姑娘,自己整理衣帽,咳嗽一声,打算去客串汉奸,帮着圆个场。

“诸位,我是搭载这洋人来汉的轮船船主……”

自我介绍刚说到一半,忽然一个旗人营官纵马而来,不客气地打断了他。

“肃静!”

苏敏官微微一惊。他在绿营手底下吃过亏,不声不响退后。

“总督大人到!闲杂人等退开!”

一顶小轿摇摇晃晃地抬了来。兵丁衙役排开阵势,迎出一个威武大官。

史密斯原本已经犯怂,抱着那装古砖的包裹,犹犹豫豫的要打开。一看见中国官员来了,当即面露得色,挺起胸膛,朝那轿子脱帽致意。

喧哗的百姓一下子没了声,有人窃窃私语:“湖广总督!”

有人犹豫着跪下,不知该磕几个头。

但武汉人民对于父母官的尊重也仅限于此了。湖广总督官文,是个玩鸟弄鹰的旗人,坐这个位子全为监视曾国藩和湘军。在武汉三镇的茶馆烟馆里,百姓背地里讽刺道,说总督府有“三大”——妾大、门丁大、厨子大,讥讽他不谙政事,诸事决于家奴。

所以这头磕得也很马虎。大多数人干脆趁乱跑走。

苏敏官一回头,林玉婵不知何时也溜了,半个人影不见。

江高升苦着脸打手势,指指汉口租界方向,表示自己拦不住。

苏敏官心中隐约有猜测,冷漠看戏。

只有那保甲,让旁人搀扶着,下了滑竿,俯身大拜,连呼:“父母官为小人做主!”

这种民间闹事的鸡毛蒜皮,撑死了归知县管,本来不必惊动总督。但官文恰好来汉口视察商业,听到喧哗,又见此事牵涉洋人,不敢怠慢。当即丢下公事,过来刷个政绩。

随从们叽叽呱呱,几句话说明了情况。

那保甲磕头拜道:“小的先祖就在岳王庙里供神,传到小人这里第七代,小人实在不能让这庙里的一砖一瓦毁在小人手里!官老爷可怜见,请洋人归还古砖,小的愿自掏腰包,补偿洋人的损失……”

虽然心中恨洋人,但也知道洋人在大清朝的地位。因此当着官文,保甲这番话说得低声下气,全无方才的豪放气概。

雪地湿滑,已被来往人群踩成乌黑。保甲在地上,膝盖马上沾了黑泥。寒入关节,刺得他眉头连皱。

倘若是个爱民如子的官老爷,此时该叫他平身,站起来说话。

但在官文心中,洋人才是最要紧的。他压根没理那保甲,摆出一副笑脸,跟史密斯作揖寒暄。

“……原来是洋行特派专员。不知在汉口还待得惯么?饮食可还适应?……”

官文摆出一副亲民的面孔,屈尊纡贵跟洋商交谈,一边朝身边通译连使眼色。

通译会意,赶紧提醒:“古德摸宁。大人,洋话叫古德摸宁。”

官文:“……古德摸宁!”

全然不知眼下已是午后,“摸宁”早过了。

史密斯不说破,也做出礼貌绅士的模样,笑着捧了官文几句,然后说:“中国文化太古老了,连一块小小的砖头,都比美利坚国家的年龄大。在下实在是艳羡不已,只望归国之时,能带回些有意义的物品,纪念这个充满魅力的国家。”

顿了顿,见这官员是满洲人,又笑着说了一句不知哪学的满洲话:“皇帝万岁。老爷吉祥。”

官文一听,笑得眼没缝,连连拍史密斯肩膀。两人迅速热络起来。

围观百姓面面相觑。

有人试探着说:“可是这样洋人偷东西……”

“放肆。”官文瞪了一眼,“人家仰慕我中华文化……”

说到一半,又觉得有点别扭。毕竟这“中华文化”是几百年前的旧货,不关他满洲人的事儿。更是岳飞庙里的东西,能算啥宝贝?